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1计划”背景下,积极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行、贡献重大”的要求,以应对国家煤炭能源重大需求为己任,改变我国煤炭行业创新要素分散、产学研脱节,育人模式滞后的现状,提升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是煤炭行业高校必须承担的使命和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基于此背景,确立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对煤炭行业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展开系统分析,进而提出煤炭行业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路径及对策。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了行业高校、煤炭行业高校、“2011计划”及其背景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煤炭行业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协同学理论等相关概念和理论。根据既有研究成果和专家访谈意见等,初步界定煤炭行业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结构和影响因素,接着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简化数据,将绩效结构归为行业产业贡献率及经济效益、协同产出、资源配置度和创新协同度四个维度,同时提取出了协同能力、协同资源、协同机制、政策环境、协同意愿五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及假设模型,并通过回归分析予以验证,识别出煤炭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影响因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煤炭行业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显著影响作用,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协同能力、协同资源、协同机制、政策环境、协同意愿。最后,分析了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现状,借鉴首批行业产业类“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经验,从政策环境、自身素质与成员关系、机制创新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实现路径及对策,这些结论丰富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也对煤炭行业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