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项目学习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t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开始走进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18年初教育部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了生物学核心素养,如何选择国内外的优秀教学方式,培养普通高中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颁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基于学科的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的课程综合化教学。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得以呈现,并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方向相吻合。本文将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载体,建构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以期许为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文运用文献法查阅文献资料,在梳理项目学习和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项目学习和生物学核心素养进行概念鉴定,总结项目学习具有真实性、合作性、综合性、多元性、丰富性的特点,结合生物学特点和生物学核心素养要求分析项目学习的可行性;接着以建构主义等经典教育理论为基础,建构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的一般教学流程,可分为项目准备、项目规划、项目实践、项目评价四个阶段;采用案例法设计了《了不起的血液科医生》、《探究衰老之谜》两个教学案例;采用实验研究法将教学案例应用于实践中,选取同质的两个班级分别设定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班采取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进行教学,对照班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实践后对学生进行纸笔测验检验教学效果,数据分析表明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比常规的教学方式更能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采用访谈法对学生和听课教师进行访谈,表明教师和学生普遍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学科的兴趣,提升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补充教师的教学理念,从而验证了本研究的有效性。本文通过梳理项目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研究内容,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丰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理论,同时为高中生物学教师落实核心素养提供新的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海量数据的产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推荐算法能帮助人们从大量数据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推荐多样性是衡量推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众多推
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介观量子体系观察到了Kondo效应,并且通过控制门电压、偏压、外磁场、温度等手段对其进行操控,因此Kondo效应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Kondo效应涉及到局域自旋与传导电子间的反铁磁交换耦合,不同性质的能带结构对其影响至关重要。金属中磁性杂质的Kondo屏蔽,可以直接通过测量局域密度谱随外界参数的变化情况来进行研究。超导中磁性杂质将散射库伯对,并在能隙中诱导出Yu-S
应用程序在移动设备中运行需要占据大量的资源,以提供多样性的功能服务,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移动设备有限的计算资源无法保证这些应用程序高效的运行。为了解
本文以某钢厂生产线的冷轧态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HT-LSCM)对实验钢进行模拟连续退火,对再结晶过程中组织演变进行原位研究。并结合金相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维氏硬度计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再结晶晶粒测量和显微硬度测定,探究了原位观察技术在研究再结晶组织演变中的应用,并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IF钢再结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论如下:(1)LSCM观察下亮色界面和
滑坡危害影响深远,开展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非饱和土坡稳定性分析需考虑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作用,模型具有高度非线性的特点,一般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基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岩土体参数反演是研究岩土工程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数值模型计算量大已成为概率反演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提高边坡稳定性随机反分析计算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多项式展开(PCE)的参数概率反演方法,通过非饱和土坡数值试验验证所提
毛细管放电泵浦46.9 nm软X射线激光是一种短波长激光,具有诸多普通波长激光所不具备的特性,比如高亮度、高相干性、单脉冲能量高和穿透能力强等。随着毛细管放电泵浦激光的迅速发展,46.9 nm激光在等离子体诊断、纳米成像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获得的类氖氩激光包括46.9 nm、69.8 nm和72.6 nm三个波长。其中,国际上对46.9 nm波长的激光的研究比较多。本文主要从理论数值模
当今已进入能源快速发展时代,非水或着有机锂离子能源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LIBs),锂空气或Li-O_2电池,锂硫电池,锂离子电容器(LICs),双离子电池(DIBs)等,已被考虑作为一类非常重要的可再生和绿色能源资源,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燃烧化石燃料的问题。文中合成了两种新型钙钛矿氟化物电极材料分别是镍-钴氟化物和锌-锰氟化物,将其用作储能器件以研究其电化学性能。具体工作和内容如下:1.实验用溶剂热
过渡金属氧化物具备多种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铁电、铁磁、半导体性等,有可能在下一代柔性电子技术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作为柔性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石,柔性氧化物薄膜在制备方面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做法是在刚性衬底上外延目标薄膜然后腐蚀掉牺牲层,但严格的晶格匹配使得衬底和牺牲层的选择极为苛刻,这限制了它的应用。而范德华外延不需要严格的晶格匹配,薄膜在衬底表面通过分子间微弱的范德华力外延生长,这为材料的制
历史震害资料表明,一次主震后通常伴有大量余震的发生。由于主震和余震的发震时间间隔较短,使得主震损坏结构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有效的修复,因此,主震损伤结构在经历余震时会产生二次损伤,甚至造成结构倒塌。现有的各国抗震设计规范中仅考虑一次地震作用,而忽略了余震的潜在危险。因此,有必要对结构在主、余震联合作用下的破坏势进行评估。而要评估主、余震联合作用的潜在破坏势,需要对主余震序列强度与结构损伤之间的相关性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小型化放射性同位素温差电池大有可为,但是目前同位素温差电池普遍体积质量较大。所以本研究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碲化铋基热电薄膜材料,并利用这种材料制备了新型扇形结构放射性同位素温差电池,从材料和电池器件两方面进行了制备与性能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n型Bi-Te基热电薄膜材料。探究沉积电位和退火温度对n型薄膜的微观形态、结晶性能以及薄膜组成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