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用于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研究其在两种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一、选取2016-01至2017-12月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原则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症状,SDS和SAS评分情况的变化以及BNP、LVEF、血皮质醇、IL-10以及TNF-α的水平变化情况;二、将我院2016-01至2017-12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和一般性教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TC)的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应用HAMD、HAMA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双心医学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P<0.01);(2)治疗前两组的SDS、SAS评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在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以及血皮质醇水平均差异相当(P>0.05);经过4周治疗后,血皮质醇、BN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的LVEF、IL-10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均显著性好于对照组(P<0.05)。双心医学在高血压病患者中临床应用:(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理指标(SBP、DBP、TG以及TC)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SBP、DBP和T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但TG含量虽有所减少,但较治疗前下降幅度不大,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在经过治疗后SBP、DBP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但TG与TC含量较治疗改善幅度不大,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BP、DBP以及TC的含量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TG含量水平无明显性差异(P>0.05);(2)HAMD: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的评分情况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12周后,对照组的评分较治疗4周无明显性降低,而观察组依然呈现显著性降低,同时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HAMA:治疗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有所降低,但较治疗前改变幅度较小(P>005),同时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12周后,观察组进一步降低,水平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心医学模式用于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均表现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其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治疗同样表现出很好的改善效果,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