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尾矿库作为矿山企业的重要环保设施,对加强尾矿水的自然净化、防治尾矿流失和调节径流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尾矿库的使用过程中,库中污染物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渗漏到地表下,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为有效保护当地的地下水资源,保障当地农业及生活用水的安全,本文以《盐边县得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350万吨/年钒钛磁铁矿采选项目》中尾矿库为例,在现有的地质、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取重金属离子Ti为模拟因子,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来研究污染物的迁移过程,最后,以渗透系数为代表,研究了参数选取对模型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赋存条件等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变质岩、岩浆岩类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其中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并将含水层分为透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三种类型。2、通过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概化了模拟区的边界。通过野外抽水试验和注水试验资料,给出了水文地质参数初值,并将参数带入模型,通过不断的调参拟合,最终确定了比较符合实际的水文地质参数。3、污染物运移预测:尾矿库区中的污染物Ti主要向南侧迁移;污染物扩散范围与尾矿库形状基本一致,并随时间增加逐渐向两轴方向(南北方向为纵轴,东西方向为横轴)扩大,在地下水径流作用下,纵向上的迁移范围明显大于横向,在地下水流下游污染物范围明显大于上游,由于东侧为地下水的匮乏单元,污染物在库区东侧方向上基本无扩散。4、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中的PEST版块,针对渗透系数K进行分析后得出,第一、二层地层的参数设置为模型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然后采用因子变换法对渗透系数选取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当K的取值范围变化幅度在-10%-0时,对应的拟合误差最小(小于万分之五),即对模型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也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