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领域的软法之治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t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攻坚时期。随着经济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主体的自主性、自治性不断增强。经济活动、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呼吁多元化的调整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业已形成,然而社会关系的调整仅依靠国家立法形成的法律体系,还不足够。当前,民生的强烈诉求与规则的软弱无力之间已形成巨大的反差。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经济法制必须变革。  经济领域,除传统意义上的法律以外,软法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法学界对软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相较软法的重要角色而言,学界的关注与研究还不够。经济软法的实践情况怎样、如何完善软法机制、如何处理经济硬法与经济软法的关系等问题,都有待探讨。本文研究的主旨是:在经济领域,如何实施“软法之治”,并通过经济软法与经济硬法的协同实现“善治”。  本文由导言、正文五章和结语组成。  导言部分,首先,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阐述相关的研究背景,指出对经济软法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其次,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述评,指出本文研究的起点与可能取得的突破。再次,对“经济硬法”、“经济软法”、“软法之治”以及“经济法制(法治)系统”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最后,交代本文的框架设计及本文拟使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对经济领域的软法实践进行初步考察。概括经济领域应用软法的情况,考察经济软法初步发挥的作用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对经济领域实施软法之治进行理论分析。以善治理论分析经济领域应用软法的紧迫性;以法与经济的关系理论论证经济领域应用软法的必然性;以法治系统理论论证经济软法与经济硬法整合成为二元一体的经济法治系统的趋向性。  第三章,探索如何加强经济软法的规范性,解决经济软法的“泛化”问题。首先,确立经济软法的规范化标准,包括形式性标准与实质性标准。其次,从创制主体与权限、创制程序方面完善经济软法的创制机制。再次,从权力审查与行政审查、司法审查方面健全经济软法的规范性审查。  第四章,探索如何提高经济软法的执行力,解决经济软法的“虚化”问题。自律机制方面,厘清经济软法的效力范围与效力层级、完善经济软法的激励约束机制;他律机制方面,强化经济软法对行政机关的约束力,并探讨行政机关辅助经济软法实施的措施。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建立与经济软法相适应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第五章,探索经济软法与经济硬法如何协同治理,解决经济软法的“边缘化”问题。企业自治层面,在硬法的框架下,通过软法实现自治;经济管理层面,软法手段与硬法手段分工配合;司法仲裁层面,构建硬软法裁判规范体系。  结语部分,概括本文的基本结论、创新之处,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努力方向。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理论方面,设计一套经济软法的规范化标准。实践方面,构建经济软法执行力的保障机制,并提出在宪法统率之下,由经济硬法与经济软法协同治理,形成二元一体的经济法治系统。
其他文献
问:你是怎样开始自己的摄影师生涯的?答:自己摄影师的生涯大概开始于2009年,在2013年来到新浪图片之前一直是自由摄影师的状态,这期间拍过商业照片,也为NGO拍过不少小型的报
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理论是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理论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探究资本主义制度引发的生
《反垄断法》第三章专章规定了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并在第十七条具体列举了六种应当予以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垄断高价或垄断低价、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明确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探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
世界上什么最让人害怕呢?是自然灾害?是科幻片中的怪物?不,那些并不可怕,在我眼中最让人害怕的就是考试!
宪法是诸法之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宪法不仅仅是一部法律,还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根本纲领。在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是国家的基本问题,民族之间的权力安排甚至往往决定着该国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哲学思考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始终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特点、面临的不同的问题
由于各种施工条件的限制,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的索力张拉和调整一般都是分批分阶段进行的,但后一批索的张拉会影响前一批已张拉索的内力值,故索力张拉和调整模拟的关键问题是求
合同附随义务作为民法学界的新课题,日益受到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的重视。它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具有保障合同利益的完满实现、保护当事人人身财产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价
音乐教学是教育的艺术,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