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为核心的创新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均在积极发展创新型城市,发展创新城市需要理论支持。而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中并没有关于科技园建设促进创新城市建设的理论。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搬邻教育园区在即,它对建设绵阳创新型科技城市的作用需要规划理论的论证。   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发展较为突出的科技园对所在城市创新空间形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理论;然后应用相关理论和经验通过分析各层级内要素间作用关系,提出了创新空间核——创新空间层——创新空间带的形成理论;其次讨论了大学科技园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场所设计以及隐喻建筑形式的运用;最后将这些规划设计方法应用到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中,并应用创新空间核——创新空间层——创新空间带的理论,论证出建设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科技园对于建设绵阳创新型科技城市具有推动作用。   系统的对创新空间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阐述与剖析,对于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新城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内地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老年人口数量增速明显。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老年人居住问题日益突出,在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上必须要找出适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从校园建设层面来看,校园环境不仅是一所高校的实体所在,同时是高校形象的一种展示。从校园使用者角
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实践项目图件部分,即连云港某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图;下篇为工程设计研究报告,即论文的正文部分。  工程设计报告以“中学校园外部空间中的自发性活动
相对丰沛却又低技的人力资源和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施工制造体系的共存与混合是过去二、三十年中国建造领域的典型状态,也成为中国“半工业化”条件下最为根本的生产特征。在向前
本文结合南京河西地区居住街区的现状分析,从城市的角度,对城市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公共空间类型——居住街区的户外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居住街区的户外公共空间不是新鲜的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办公模式的变革以及办公环境人性化的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要求下,对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空间能否及时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提出了更高要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居住问题尤为突出。北京作为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居住现状不容乐观,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居家养老和
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寒冷地区。在我国,寒地城市大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寒地人口近三亿。由于寒地特有的气候特征,长久以来影响着其城市的
本文以“易地集中保护模式下的古民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作为展陈再利用的集中规划和单体改造的适宜策略。从规划和单体设计两个层级分别论述以保护为前提的展陈利用方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