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标确权机制完善研究——兼论“循环诉讼”问题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知识产权确权制度一直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循环诉讼”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法院、商标评审委员会和当事人。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自1982年通过至今,已经经过了三次修改,新法也于2014年5月1日起施行,但是对于“循环诉讼”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根源在于法院没有司法变更权,有限的判决形式束缚了确权问题的解决。“两委”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即便实践中很多学者提出应当明确“两委”的“准司法机构”地位,但在实践中始终难以落实。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但在我国现阶段应当如何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还值得探讨。因此,本文将根据我国商标确权的性质、现状以及“循环诉讼”的产生原因,根据先进国家的相关做法,提出完善我国商标确权机制以及解决“循环诉讼”的方案。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通过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我国国内的知识产权纠纷和国外的相应措施,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国情、司法体制运行状况等进行调整。首先总体上分析我国的商标确权机制,包括循环诉讼的产生根源、确权纠纷的性质等,让读者对商标确权及“循环诉讼”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分析国外先进国家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途径,比如美国的“双方诉讼”、德国商标撤销制度、日本当事人诉讼、韩国“三审格局”等应对方法,展现其先进的特色并给与我们以启示,思考我国本土能否引用这些方法。再分析我国目前知识产权确权机制的现状,指出其落后之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纵观全文,针对前文的分析比较以及总结出的几种完善我国商标确权机制可供选择的方式,总结我国的应对策略,主要偏向于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  十八届三中全会表明了中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我国目前虽然初步具备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条件,但如何建立才能完善我国的商标确权机制以及解决“循环诉讼”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因此,笔者建议通过“试点”的方式先在发达省市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然后根据实际运作情况逐步推广,同时将当事人诉讼制度引入知识产权法院,赋予其一定的司法变更权,从而解决“循环诉讼”的问题。
其他文献
生育行为是人类社会和文明不断发展的根本,其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社会的人口规模。孕产消费是生育文化的一部分,是家庭在孕育和分娩过程中的生育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的集中体现
"依法治国"是我党提出的治国方略.因此,完善法制体系是当务之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历经了一波三折的发展过程,从改革开放后的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到如今有关政治生活、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人类诞生后,就一直被发展问题所困扰。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否顺利发展,取决于其有没有一个
承认一人公司已成为世界潮流.该文从一人公司的一般理论入手,对各国一人公司的立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供中国借鉴.该文分析了中国有关一人公司立法的不足,并提出了如何完善的
环境侵权行为由于其具有社会妥当性、间接性、结果公害性等诸多特性,传统侵权责任法在面对环境污染案件时常常功能失灵、捉襟见肘:过错责任原则难以充分救济受害人,近因原则适用
本文从李昌奎杀人案切入,研究我国法律规范适用所存在的同案不同判、同院同案不同判等现象,分析其原因,进而探求法律规范统一适用的对策。  本文认为,之所以导致上述现象,
该文从乡村理的视角切入,描述和分析了个案村行政化村治与村民外流的互动关系,认为行政化对村庄经济资源的过度汲取对农民构成了强大压力.这种压力是解释农民流动原因的重要
在新课标理念下,要达到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就必须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有效的教学法,就显
研究了小麦干旱寄种技术的可行性与增产效应。结果表明 :萌动发芽的小麦种子在干旱的砂姜黑土内 ,断水 4 0d ,出苗率仍可达到 73.4 %~ 85 .4 %;寄种小麦的增产效果取决于供水
该文从一个新的视觉角度:择选了人的需求与价值取向作为切入点,并尝试从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来探讨有效激励.比较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中人的需求与价值取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