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AR4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模拟的评估及其重建、预估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PLMM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40a再分析资料(ERA40)为观测基础,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21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选取模拟较好的14个模式进行超级集合,检验超级集合对海平面气压(SLP)、850hpa风场、500hPa高度场3种要素和印度热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东亚两大环流系统及东亚夏季风指数的重建能力。最后基于超级集合方法,探讨了A1B情景下东亚季风的未来变化趋势,主要结论如下:   (1)模式对SLP、850hpa风场及500hPa高度场的气候态模拟较好,与ERA40的相关系数都在0.64以上;整体来说,500hPa.高度场模拟效果最好,模拟不存在偏差一致性的区域,除GISS EH外,其余20个模式的相关系数都在0.96以上;SLP场模拟相对较差;多数模式模拟结果能较好的反映850hPa纬向、经向风场的基本特征;模式对印度热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候态的模拟整体偏弱,对副高的模拟偏弱更加明显。   (2)模式对东亚地区不同要素的年际变化模拟能力整体偏弱;500hPa高度场年际变化的模拟优于SLP及850hPa风场;对印度热低压槽的模拟优于印度热低压;副高强度、面积的模拟优于印度热低压系统,多数模式能正确模拟出副高70年代后期增强的趋势,但模式在反映海陆气压差、经向风、环流异常三种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上存在明显不足,模式对环流异常指数的模拟优于海陆气压差、经向风指数。   (3)选择模拟较好的14个模式进行超级集合,集合结果较单个模式和集合平均有大幅度改善。利用14个气候模式重建1960—1999年东亚两大主要环流系统和三种夏季风指数及强、弱季风年的气压场、风场、500hPa高度场,结果表明,超级集合在时间、空间上能够较好的重建各要素场的空间形态及过去东亚环流系统的变化趋势。   (4)基于超级集合结果对2010-2099年海陆气压差和经向风夏季风指数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就平均态来讲,东亚夏季风将继续减弱至2025年左右,其后开始增强。强、弱季风时段的海平面气压、850hpa风场的空间形态与夏季风指数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物理模拟具有经济、操作方便、可重复性强、实验条件易控制等特点。物理模拟通过控制参数研究野外观测的现象并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是大气边界层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利
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倡学生“先学”老师“后教”。然而,对于现代教学改革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将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变得十分紧迫。那么,如何才能备好课,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呢?   一、准备教材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对教材进行灵活筛选,使得教学内容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教材是教师讲课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2、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雾外场观测资料,对2007年12月13日至14日发生在江苏、安徽区域内的一次浓
本文利用再分析数据集、观测资料以及CCSM4模式资料,进一步对东亚季风环流季节转变与亚太热力场之间的联系及可能机理进行了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选用250hPa两个固定关键区
大气环流及气候预测研究中奇异值分解(SVD)方法是分析两种环流或要素场时间序列间相关特征的基本方法,是大气环流、气候异常相关关系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气候资料的站
华南地形复杂多变,局地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又难以预报。要准确模拟华南地区的降水情况必须考虑地形的影响。本文利用NCEP/NCAR全球客观分析资料,云顶亮温TBB资料以及中尺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