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孕灾模式及起动机理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y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极震区连续多年暴发了特大型泥石流,表现出群沟暴发、规模大、范围广、持时长、危害重等特点,导致地震后泥石流相关治理工程部分失效。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对强震区沟道型及高位滑坡型泥石流致灾机理认识不足,治理方案没有区分宽缓、窄陡沟道型与高位滑坡型泥石流致灾特点,相应的防控措施缺乏合理的优化组合。传统泥石流防治理论与技术不能完全满足强震区泥石流治理的特殊需求。按照党的十九大“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要求,针对岷江上游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展开研究,对于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窄陡沟道型泥石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多时相遥感调查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孕灾模式进行研究,归纳总结窄陡型泥石流主要物源供给方式和起动位置等,建立震后典型窄陡沟道型泥石流主要孕灾模式;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与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窄陡型泥石流起动机理,建立窄陡沟道型泥石流的主要起动模式,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烧房沟泥石流属于典型的滑坡堆积体集中补给型窄陡沟道泥石流,最主要物源为H1滑坡,其孕灾模式为:前期上游降雨形成泥石流堆积在H1滑坡堆积体上方,且导致滑坡稳定性降低;连续降雨使H1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发生溃决失稳,形成大规模泥石流灾害。(2)张家坪沟泥石流属典型的沟道侵蚀型窄陡沟道泥石流,其物源起动模式为冲刷-掏蚀-滑塌-堵塞-溃决。其孕灾模式主要表现为:地震导致松散固体物源堆积于沟床和山坡;后期地表径流作用使得泥沙增多,伴随强烈冲刷和掏蚀;同时沟道下切引起边岸坍塌,产生堵塞和堵溃现象;泥石流前进动能逐步增大,进一步侵蚀与侧蚀沟床和沿岸松散物质,最终形成泥石流灾害。(3)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显示:中值粒径为12.3mm,沟道坡度为25°、30°和35°的条件下,泥石流均以滑坡流态化方式起动,其起动过程主要为:初始水流持续入渗,堆积体上部表面颗粒逐渐被侵蚀且产生短时溜滑;堆积体呈饱和态时产生坡表径流,导致表层颗粒再次出现短时溜滑;含水率不断升高致使上部堆积体最终整体失稳,并呈流态化起动形成泥石流。(4)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显示:中值粒径为8.5mm,沟道坡度为25°、30°和35°的条件下,泥石流均以沟床侵蚀型方式起动,其起动过程主要为:水流不断入渗,坡体下部首先产生径流,且下部表层颗粒逐步被侵蚀冲出,逐渐产生泥石流,之后径流从下至上不断扩展,最终导致上方堆积体产生揭底。(5)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显示:中值粒径为4.4mm,沟道坡度为25°、30°和35°的条件下,泥石流均以消防管效应方式起动,其起动过程主要为:起初水流在坡体上部产生小股束流持续扩展,引起少量颗粒起动,进而对堆积体产生强烈的冲刷和掏蚀,之后引发上部颗粒大量起动,且在中部产生淤积;径流持续扩张,并裹挟沿程堆积物淤积至中部淤高点处;随着堆积体容重持续增大,当流量达到起动值后,中上部堆积体被完全冲刷,起动形成泥石流。(6)由室内物理模型实验过程和数据可知,在同样中值粒径条件下,沟道坡度的改变基本不影响泥石流的起动方式,而坡度仅是起到了加快泥石流进程的作用。相同坡度条件下,中值粒径越大,对应泥石流起动所需孔隙水压力也越大;相同中值粒径条件下,坡度越陡,对应泥石流起动所需孔隙水压力则越小。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中有3%-4%的种质资源可以通过其化感作用抑制伴生杂草的生长。化感物质是水稻化感抑草作用的重要物质,近来的室内评价发现,水稻的Momilact
近几年来,卷积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超分辨率重建任务中,从主观质量和客观质量均取得了比传统超分辨率重建方法更好的效果。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是一个典型的逆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核心在于设计有效的退化模型从给定的低分辨率图像中重建出潜在的高分辨率信息。随着深度学习的迅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浅层网络、深层网络和带有注意力机制的网络。第一阶段的浅层网络被用来泛化传统的图像超
换流变压器处在交流电与直流电相互变换的核心位置,良好的内绝缘是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条件。换流变压器在运行中将承受交直流电压和极性反转电压的作用,面临的关键问题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严重违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净化和修复环境,众多科研工作者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生物法、物理化学法、高级氧化技术等。半导体光催化作为高级氧化技术中的一种方法,由于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几乎能降解所有的污染物等优点,成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光催化技术的核心要求是开发出高效的光催化剂。但是,被研究最多、公认高效的Ti O_2光催化
本论文通过合成聚合物基功能微球提高了材料的基本性能,而且赋予了材料新的特性,随着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的日益成熟,功能性微球的合成已成为功能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淀粉是
细菌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在海洋高分子量有机质的降解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于海洋细菌降解高分子量有机质的能力和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
呼吸道疾病既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非传染性疾病,也包括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特别是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肆虐,人们日益重视起呼吸道疾病,设计一款针对呼吸道疾病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现有的监护仪价格昂贵,因此,本文只针对脉搏频率、血氧饱和度、呼吸率和体温这四个与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理参数,设计了一款超低成本的监护仪,并可无线联网,接入生理参数监控服务器。本文首先介绍了四个生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其苗木质量的好坏对于造林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形态学指标、生理指标和动态指标是评价苗木质量的三个主要方面。传统的测量方法不仅过程复杂,耗时长,而且精度不高并对苗木本身有损害,因此研究高效、经济、无损的测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马尾松苗木生理指标与生长速率测定关键技术研究。分别采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和激光散斑技术完成对马尾松苗木生理指标和根生长率指标的快速精确的检测
随着强风灾害频繁发生,森林作为抵御风灾的天然屏障受到的损伤也越来越多,轻则叶片大面积脱落,林内枝干折损,重则单株林木连根拔起,大面积林分发生倒伏现象,使国民经济遭受损失,因此对于森林在强风力载荷下内部流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对研究者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事。通过分析风力分布特征获得强风力下林木内部流场运动情况不仅为树木安全性评估供理论依据,也为防风林种植供可靠依据。本文针对树木安全性评估做了以下几点研究:1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加大能源供应量已然成为促进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手段。电能作为主要能源需求对象之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