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积岐短篇小说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lytl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积岐是陕西当代文坛重要作家之一,在三十余年的文学创作中创作出了260多篇中短篇小说,十余部长篇小说。在长篇小说为主宰,短篇小说边缘化的文体严重失衡的时代,冯积岐则主要从事短篇创作,即使在长篇小说有所成就之时也不忘记短篇小说,始终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执拗”精神坚守着,并努力突破自我局限,在陕西小说领域赢得了“短篇王”的美誉。冯积岐一直都很重视小说的艺术形式,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短篇小说的艺术实验,力求每篇小说都各有特色。但是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寥寥无几,尤其是系统性地研究其三十多年的短篇小说创作至今更是一个空白。本文以冯积岐的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考察其短篇小说创作道路,侧重剖析其多样的艺术手法探索和实践,从而把握其短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以期对冯积岐研究进行一次较为完善的补充。本论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主要对冯积岐短篇小说研究情况进行概括,并阐释冯积岐短篇小说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冯积岐文学意识的生成。从另类的人生经历,个性化写作的苦行僧以及清醒的短篇小说文体意识等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更好的切入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第二章则是对冯积岐30余年的短篇小说创作道路进行纵的回顾,从早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学习,再到借鉴现代主义文学观念进行文体探索和实验,而后试图在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学之间找到自己恰如其分的表现方式。力求通过纵的回顾分析出冯积岐短篇小说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得失。第三章主要讨论冯积岐多样的艺术手法探索与实践。冯积岐积极借鉴表现主义、荒诞的、魔幻的、意识流的、多角度多人称叙述的艺术手法进行艺术实验。在荒诞、魔幻、意识流方面实践的较为成功。本章即从这三方面展开,分析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对冯积岐短篇小说艺术形式的重要影响。第四章则是进一步对冯积岐短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创作的局限性进行归纳和总结。从思想上来看,冯积岐短篇小说主题最具特色的就是审视复杂的人性,将人性放置在金钱权力以及非常态的恋情中进行探寻,从而揭露人性的弱点。从艺术形式来看,冯积岐的短篇小说不是纯客观叙述,而是带有着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的情感抒发以及自然景物的主观性描写中;冯积岐的小说语言独具韵味,独特的使用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充满了主观感受;西化语言和充满泥土气息的关中方言相融合,使文本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结语主要在冯积岐短篇小说创作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其对于短篇小说探索的启示性意义,并对其创作进行了新的展望。冯积岐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典范,进行充分的学习和艺术实验。在50年代出生的陕西作家中,冯积岐是借鉴现代主义艺术手法较多的作家;在50年代出生的全国作家群中,冯积岐是对短篇小说艺术探索坚守的较为持久,且对艺术形式的经典性追求最为用力的一位优秀作家。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培养中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其次对培养中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以本人在长期的兼职辅导班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五种方法,对如
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从加强资金活动的内部牵制制度入手,采取相应的货币资金管理的方法来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
风景园林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通过分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四大困境及风景园林学核心技术域模糊等问题,建议加快学科建设,完善技术、专业资质标准
上海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最大限度地释放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和产学研模式,促进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
编者按:一年前,市委确立的“五五战略”部署,为长治的转型发展明确了路径,指明了跨越发展的方向。特别是打造全国一流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休闲旅游
报纸
供应商绩效评价是国家电网公司在集中规模招标采购下对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供应商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提出用ABC分类法对集中采购物资进行分类,找出重要物资,对其进
该文分析了2011年1月1日到2月1日环流形势及地面形势、低层气温、水汽条件等。结果表明,造成这次低温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低纬80°~90°E有弱的南支槽活动,副高位于海南以南
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为研究背景,针对《标准》中与公园绿地规划相关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南京市公园绿地规划为研究载体,对规划成果进行自
论述了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致力于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审视了以研究为基础的中外园林史的系统化教学体系的探索,总结了在园林史、园林艺术、传统园林理法以及当代理论领域
在过去中国的各类社区中,单位社区占据其中的很大部分,并且至今,仍有相当程度的单位社区留存。但是,伴随社会转型即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单位体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从前由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