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蚕种催青,俗称暖种。蚕桑生产的基础工程,是蚕桑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它是把经过越冬解除滞育的蚕卵或经过人工孵化法处理后的蚕卵以及不越年卵,保护在适合蚕种胚胎发育的温湿度和环境中,使胚胎健康发育.直至转青孵化的技术处理过程。衡量蚕种催青质量的好差,生产常以蚕种一日孵化率和蚁体强健度评判。从上世纪以来,蚕种催青技术不断发展,实现了三大转变。在组织形式上,经历了从个人分散处理到集中催青的转变,在催青密度上实现了由低密度的传统催青到加密催青直至高密度催青的进步,在催青环境营造上实现了从人工调节、半机械、机械调节到电气化、自动化的飞跃。到本世纪初,随着科学的发展,电子电气、通信及计算机技术被引进蚕种催青,集高密、高精度、自动化控制与一体的智能化催青技术初现雏形。但是,由于受到学科知识局限性的影响,在数字化技术已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今天,蚕种催青上智能化技术研发上末能尽显现代高科技的特色,以“温度、湿度、空气、光线”为主要调节内容的蚕种催青技术还处于被动保护式催青的范畴,即按照蚕种胚子发育的阶段给予相适应的发育条件,进而设定参数对环境实行自动化控制。如何根据生产的需要实现催青发育的调节与控制是智能化催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催青的显著特点,本课题的研究最大特点是根据蚕种催青的目标要求,依靠计算机核心,通过信息采集、比照、纠偏等实施蚕种胚子的发育调节和控制,实现了从蚕种胚胎发育的保护与促进向胚胎发育的保护与控制转化,使催青目的性更为明确、实用性更为精确。本研究从家蚕胚子生理发育特点和蚕种催青的目的要求入手,在高密度蚕种催青基础上,探索催青环境“温度、湿度、空气”等调节的有效载体,优化催青室建设和设备配置,研究开发智能化测控软件,并与引进了苏州大学蚕种胚子数字化认定的成果进行对接,将蚕种胚胎发育控制技术、计算机测度技术、数据库技术及通讯网络技术等集成于一体的系统,具有胚子发育数值认定、系统采集智能化、信息识别智能化、在线控制智能化及自适应和自学习等能力。最终根据蚕种催青的目标要求,依靠计算机核心,通过信息采集、比照、纠偏等实施蚕种胚子的发育调节和控制,实现了催青环境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要求全程动态测试和自动调控。本课题的研究将蚕种催青的智能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提高了蚕种催青的效果,满足蚕种催青规模化、信息化的需要。该课题的研究,为如皋建设新一代智能化催青室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2011年蚕种催青26万张,蚕种一日孵化率均达到98%以上,为我市蚕桑高效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