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纳米粒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nl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脱氧胆酸基接枝的壳聚糖衍生物负载姜黄素(Curcumin,Cur)纳米粒(Curcumin/Chitosan-deoxycholic acid,Cur/Chit-DC)的合成方法;2.观察负载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的Cur/Chit-DC和Chit-DC纳米粒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过程;3.评价Cur/Chit-DC纳米粒对hRPE细胞的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力图寻找一种新型的、缓释的、安全有效的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新药物。   方法:   1.Cur/Chit-DC的合成及其性能分析:将Cur与Chit-DC混合制成负载药的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粒;将Cur/Chit-DC纳米粒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并置于透析介质中(含20%乙醇的磷酸盐缓冲液,37.0℃),每隔一段时间取透析介质1.0ml,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λ=433nm)测定释放药物的含量,并且计算药物从纳米粒中释放出来的累积释放量。2.hRPE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中山眼科中心提供的hRPE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3.负载荧光染料FITC的Chit-DC及Cur/Chit-DC与hRPE细胞的相互作用:负载荧光染料FITC的Chit-DC及Cur/Chit-DC作用于hRPE细胞24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避光培养1、3、5天后Chit-DC及Cur/Chit-DC与hRPE细胞的相互关系。4.CCK-8比色法评价Chit-DC对hRPE细胞的增殖影响: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5、10、20、40μg/ml)Chit-DC在不同时间点(24h、48h)对hRPE细胞的增殖影响,评价Chit-DC的生物安全性。5.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5、10、20、40μg/ml)Cur/Chit-DC和Cur在不同时间点(1、2、3、4、5、6d)对hRPE细胞的增殖影响。6.流式细胞仪测定Cur/Chit-DC及Cur对hRPE细胞周期时相变化。7.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剂量为10μg/ml的Cur、Chit-DC和Cur/Chit-DC作用hRPE细胞24h后细胞VEGF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1.通过将Cur与Chit-DC混合制成负载药的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粒为淡黄色;药物从纳米粒中的释放在96h后达到平衡,累积释放药物量为31.6%。   2.体外成功培养hRPE细胞,胞体为不规则多角形,胞内含黑色素颗粒,中央有一圆形透明区为细胞核;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胞浆内的黑色素颗粒逐渐减少,当传至第5~6代时胞浆内的黑色素颗粒基本消失,形状类似成纤维细胞。经免疫化学角蛋白单克隆抗体鉴定呈阳性。   3.不同浓度的Chit-DC纳米粒作用于hRPE细胞24h、48h后与对照组(药物浓度为0mg/L)OD值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载药材料Chit-DC对hRPE细胞无毒性、安全性良好。   4.负载荧光染料FITC的Chit-DC与hRPE细胞作用1天后,Chit-DC纳米粒大部分仍位于近细胞膜的部位(可能在细胞膜表面,也可能在细胞质中);第3天,纳米粒逐渐向细胞核会聚,且大部分位于细胞核周围;第5天,可看到Chit-DC纳米粒已进入细胞核,且纳米粒可能在细胞内溶酶体的作用下有部分降解,因此,荧光染料扩散到整个细胞中,在荧光图中可看到细胞的轮廓,且细胞核区域的荧光较强。即随着时间的延长,纳米粒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并逐渐地降解。Cur/Chit-DC和细胞作用的关系与Chit-DC大致相同。   5.Cur/Chit-DC纳米粒与Cur原药对体外培养的hRPE细胞的增生抑制率存在差别。在二者作用于hRPE细胞中,各浓度组的Cur/Chit-DC纳米粒与Cur原药对hRPE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率增高,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二者作用于hRPE细胞的初期(1~4天),Cur/Chit-DC纳米粒的各浓度组与Cur原药相应浓度组相比,前者对hRPE细胞的抑制率较后者低,统计分析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对细胞作用时间的进一步延长(5~6),前者对hRPE细胞的抑制率与后者相当,统计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剂量为5、10、20、40μg/ml)Cur/Chit-DC纳米粒与Cur原药分别对hRPE细胞作用24h后,均出现G0-G1期细胞百分比上升,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   7.10μg/ml的Chit-DC、Cur/Chit-DC纳米粒与Cur原药分别对hRPE细胞作用24h后,Chit-DC纳米粒对hRPE细胞的VEGF mRNA水平的表达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P>0.05);而Cur/Chit-DC纳米粒与Cur原药均能下调hRPE细胞的VEGFmRNA水平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结论:   载药材料Chit-D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通过Chit-DC包载的Cur纳米粒能持续释放出Cur,具有较持久的缓释功能;Cur/Chit-DC纳米粒与Cur原药对体外培养的hRPE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使其VEGF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二者对体外培养的hRPE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具有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Cur/Chit-DC纳米粒对hRPE细胞的抑制作用接近并达到Cur原药水平,再次证明了Cur/Chit-DC纳米粒的缓释功能。本实验为进一步偶联特异性VEGF抗体制备靶向载药纳米粒及进行体内动物实验提供了研究基础,为寻找一种新型的、较持久的、安全有效的防治DR的新药物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关键性:纳米粒,姜黄素,壳聚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其他文献
<正>在少儿电视节目中,编导作为主创人员,在节目的采制过程中发挥着艺术上指导、质量上把关的重大作用。平时要拟订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又要对作品进行审定。现
临床上,深Ⅱ°以上烧伤创面愈合后多形成缺少毛发和汗腺的瘢痕组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对瘢痕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手段一直是医学界有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公认的瘢痕形成的生
母亲节那天,我正好翻开一篇关于母亲的散文.rn“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读到这儿,我觉得仿佛说到我的心上,不由感叹:就是!
传统图像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并以艺术性为旨归。在"图像转向"语境下的图像新增了时间维度、技术维度、商品维度和大众维度。如今,图像成为具备多种维度的综合体: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交错呈现;艺术维度与技术维度完美融合;同时还具有消费社会中的商品化维度和祛精英化的大众化维度。图像的多维性建构了充满张力的图像本体,为学者对它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并从侧面促进语言文字在压力下的发展。
我的母亲很干瘦,似乎经不起风吹雨打,一阵风就可以把她吹倒.她蓬乱的头发,怎么也梳也梳不整齐.尽管母亲的外表平凡,可在她的肩上,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母爱.
本文对microRNAs在小鼠内耳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对毛细胞分化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胚胎发育过程中小鼠内耳miRNAs的时空表达特征。  
研究目的:将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早期宫颈管内癌变血流动力学参数(PI.RI)与检测早期宫颈管内癌变病理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MVD),二者联合用于对早期宫颈管内癌变的分析,有
研究背景及目的: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等为临床特点的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自杀率高等特点,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较多的研究
目的:   肝移植术后糖代谢异常严重影响移植物的存活和受者的长期生存,目前大多数研究是在术后一个时间段内对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探讨。本文通过对肝移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者们发现基底样和三阴性乳腺癌中Rho GTP酶Rnd1是一个潜在的肿瘤转移抑制因子。敲除Rnd1蛋白破坏了上皮细胞的粘连和极性,导致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