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觉醒与超越——凯特·肖邦之名作《觉醒》的主题阐释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女性先驱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以其多舛的命运和“不合时宜”的思考与文学书写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路易斯安娜州为背景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短篇小说的创作为她赢得了巨大的文学声誉。然而,标志其艺术风格和思想成熟的作品《觉醒》(1899)的创作却给她带来了灭顶之灾。这部小说触犯了当时美国以男权为核心的社会道德标准,因此遭到文学评论界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凯特·肖邦本人也遭到了文学界的疏离与抛弃,这不仅终结了其正处于顶峰的创作生涯,而且也在催生了天才的早逝。在沉默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凯特·肖邦的作品随着二十世纪50、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和高涨而开始受到青睐。《觉醒》被誉为美国文学经典和女权运动的先驱作品,凯特·肖邦在美国文学中应得的地位也被确立下来。   本文从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正在觉醒的女性形象研究入手,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她的长篇小说《觉醒》中女主角爱德娜这一形象上。凯特·肖邦在其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正在觉醒的女性群体,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对情感、家庭、婚姻以及性爱等各方面的感悟和觉醒。如果说肖邦短篇小说中塑造的女性群体还处于觉醒的雏形之中,那么,爱德娜——这位肖邦笔下所有觉醒女性的集大成者——则走出了羞涩,不顾一切地向男权社会发起了攻击,在美国文学中树立了一位“美国夏娃”的形象,向维多利亚时期标志女性传统美德的“虔诚、贞洁、顺从、顾家”的原则发起了挑战。但是,无疑爱德娜的觉醒超出了她所处的时代,她对自我的追求、对性爱本质的洞察、对为妻和为母角色强加给女性的无法摆脱的生理属性义务的认识、对自己追寻无果的痛苦的感知都促使爱德娜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在顿悟中超越。作为凯特·肖邦笔下觉醒女性群体的最完美的代表和代言人,爱德娜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书写了一部女性觉醒的寓言。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外交流与日俱增。在全球经济文化发展背景下,双语公示语无处不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国际化都市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
论辩是最为重要的话语类型之一,在经济、心理、政治、娱乐、教育、法律以及各类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合作,认知世界并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手段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