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填理后,由于自含水、生化反应及大气降水淋滤等来源,会产生具有污染性的垃圾渗滤液。填埋场在运行和维护监管期,渗滤液可穿透防渗系统而进入地下水含水层。渗滤液从形成、下渗至地下水环境中的运移为三维运移过程。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法对填埋场防渗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污染的程度及范围进行模拟计算。揭示填埋渗滤液溶质迁移过程及其对地下水环境污染的特点,从而为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某垃圾填埋场野外调查及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分析研究区含水层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阐明四川“红层”地区浅层风化裂隙水边界与地表分水岭密切相关的规律。根据填埋场防渗系统所处的三种不同工况,计算渗滤液下渗量:在防渗系统的理想状态下,渗滤液下渗量仅154.81L/d;在常规状态(膜部分破损)下,渗滤液下渗量增加至1623.1L/d;而在防渗系统失效的状态下,渗滤液下渗量极大,约为8404.8L/d。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中的MODFLOW及MT3DMS模块,对研究区地下水渗流场及地下水中溶质运移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至填埋场运行结束,在理想状态下,超标溶质仅是5种(COD、NH4、Cl、Cr及Hg)模拟计算溶质中的2种(COD、 NH4),而最大超标范围为115m,在距离垃圾坝100m处COD、NH4浓度分别为3mg/L0.4mg/L;在常规状态下,超标溶质类别及数量与理想状态一致,仅超标范围增至240m,在距离垃圾坝100m处COD、 NH4浓度分别为263mg/L、30mg/L;防渗层失效的条件下,5种模拟计算溶质均超标,超标范围100-300m,在距离垃圾坝100m处COD、 NH4、 Cl、Cr及Hg浓度分别为1800mg/L、220mg/L、250mg/L、0.2mg/L及0.03mg/L。由以上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防渗系统对渗滤液的下渗起到极好的阻隔作用,能有效缓解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在设置防渗系统并保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进入地下水系统中污水量明显减少,不仅污染影响范围明显收缩,且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组分的富集量亦减少,更有利于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