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及背景:胶质瘤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其中以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HG)的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而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则是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其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对老年人的定义方面,NCCN指南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有所不同,WHO规定,60岁即可以定义为低龄老年人,但NCCN指南规定65岁为进入老年的界限。对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而言,由于在大于65岁的患者中,发病率出现了显著的增加,为年轻人群的2.63倍,且该年龄段的GBM患者的预后较一般成人更差,因此,本文对老年的定义选择NCCN指南的标准,即65岁。由于老年人一般状态较差,除原发颅内肿瘤外其他的合并症亦较多,故该患者群体对手术及术后的放疗和化疗的耐受情况欠佳,因此,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有效的评估,筛选出能够对治疗获益的群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初步的评估选择“一般状态”和“合并症”两项。同时,由于该患者群体对治疗的效果亦不理想,故对这一患者群体治疗方案的分析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充分地对治疗前患者的状态进行评估和对治疗的方案进行选择应当成为未来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研究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63例,并对其中32例可获取详细随访信息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的数据包括:(1)患者的临床特点,即一般功能状态、合并症情况、首发症状、病变部位分布及病理分型,其中一般功能状态使用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量化,合并症情况选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Index,CCI)量化;(2)对各患者施行的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及TMZ化疗方案);(3)患者的生存情况,即总生存期的分析。需要进行分析的数据包括:(1)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即病灶活检术与病灶切除术)与患者的生存情况的相关性分析;(2)患者的临床特点,即一般状态与合并症情况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生存期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应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方差分析比较计量资料。生存率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以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63例,对该患者群体中生存资料详实的病例32例进行数据总结及分析最终得出的结果为: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65-79岁,平均年龄71.9岁;其中WHO Ⅳ级的胶母细胞瘤共22例,占全部患者的68.75%,WHO Ⅲ级胶质瘤共10例,占全部患者的31.25%;32名入组患者中最常见的起病症状为肢体乏力,共13例患者,占全部患者的40.6%,其他较常见症状分别为:言语不利,头痛及癫痫。肿瘤最常见的发生的部位为额叶,出现多病灶亦常见,二者均为10例患者,均占总患者数的31.25%;患者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得分范围为4-8分,平均得分5.66分;KPS评分得分范围为40-90分,平均为78.13分。纳入分析的32名患者中,行活检手术者11例,占全部患者的34.4%,行病灶切除术者21例,占全部患者的65.6%。32名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5.83月。结论: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较一般成年人患者,其一般功能状态较差,合并症情况较复杂,但在本研究中该两项指标并不能作为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同时文章比较了行病灶活检及病灶切除患者的生存期,发现亦无统计学差异,上述阴性结果考虑可能与入组患者数量较少以及手术后的后续治疗方案各异等其他各项同时存在的复杂因素有关。但通过对结果的讨论分析和既往相关文献的回顾仍可得出结论,即临床工作中在为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制定诊疗方案时,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各项指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