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伶人内廷演戏考证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同治光绪年间,是继乾隆朝之后内廷戏曲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亦是咸丰末年京剧在宫内崭露头角后,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取代昆曲主流地位的关键时期。光绪九年至三十四年的25年间里,先后有近60名京剧伶人走入内廷担任“民籍教习”,他们与异平署内学、慈禧太后御用的太监科班“普天同庆班”一起,构成晚清宫廷戏曲舞台上的演员主体。京剧伶人作为京剧艺术的承载者、传播者和创作者,他们不仅书写了京剧内廷发展的历史,亦为民间戏曲艺术与宫廷戏曲艺术的交流贡献着重要力量。此时期被选入宫的京剧伶人已无需居住在宫内,他们“既供奉内廷又可献艺民间”的特殊的承差方式,在民间与宫廷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京剧艺术交流之桥,引发了种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本文以伶人为切入点,以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伶人内廷演戏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全面考证相关史实的同时,亦对由京剧伶人“内廷演戏”这一特殊从艺经历而引发的艺人个人技艺和声望的提高、畸形的社会认同、内廷与民间戏曲发展的桥梁作用,民间观戏与堂会之风的兴起等文化问题予以了关注。 全文共分为三个章节:“内廷演戏概说”、“京剧伶人个案研究”、“京剧伶人内廷演戏的文化关照”。第一章“内廷演戏概说”,分别从管理机构异平署;内廷中的京剧伶人;承差场所及常演剧目三个方面,整体描述了同光时期内廷戏曲活动的管理情况,京剧伶人入宫的大致脉络,伶人赋予的时代特征,以及宫内常用的演出场所和上演的剧目。初步描绘了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伶人宫内演戏活动的大环境和基本样貌。第二章“京剧伶人个案研究”,笔者分别以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杨小楼4名深得慈禧赏识的宫内名伶为个案,从“艺术经历及地位”、“宫中承职综述”、“宫内承差轶闻”三个方面着手,借助异平署档案与梨园史料、民间轶闻的相互补充与验证,及昇平署剧本和老唱片的分析和选用,回顾、梳理了4位京剧伶人内廷演戏的经历,重组、再现了伶人内廷承差的史实。第三章“京剧伶人内廷演戏的文化关照”则主要针对由京剧伶人“内廷演戏经历”所引发的“个人技艺和剧坛地位的提升”;“畸形的社会认同”;“内廷与民间戏曲发展的桥梁”;“民间观戏与堂会之风的兴起”等社会问题给予了文化上的评析。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汉代艺术中,汉代石刻画像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汉代石刻画像是两汉艺术最重要的实物遗存之一,也是汉代造型艺术的精华所在。汉代石刻画像艺术成就巨大,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承前
期刊
本文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戏剧学、戏剧形态学、种类学、母题等理论对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先驱,话剧创始人之一,旧剧改革的先驱,著名戏剧艺术家、教育家——欧阳予
美国(www.globaltirenews.com)2008年10月30日报道:rn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大陆橡胶集团2008年前9个月(截止于2008年9月30日)的营业收益降低15.5%,该公司正在计划降低成本.在
期刊
玉米既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家畜的优良饲料、青饲料和青贮原料,由于其饲用价值高被称为——饲料之王。近几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玉米的种植面积日渐增加,但单靠面积的增加仍
以众所周知的徽派建筑为代表,婺源有很多古朴而装饰精美的传统民居。在这一座一座的民居中,匠心独运、技术精湛、堪称一绝的砖雕艺术随处可见。即使时光流逝,岁月侵蚀,这些砖雕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