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岩浆静寂期~2.3Ga的岩浆活动和构造背景探讨 ——以中条山地区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88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克拉通是全球著名的古老克拉通之一,其在古元古代期间的基底演化过程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议的焦点。在2.45~2.20Ga,全球岩浆活动减少和板块构造活动减缓,是一个明显的岩浆“静寂期”。而在华北克拉通部分地区保留有该阶段的岩浆活动记录,对认识华北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和全球构造体制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选取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条山地区~2.3 Ga的冷口变质火山岩、寨子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和横岭关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等地质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岩石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其中,冷口变质火山岩以变质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变质酸性火山岩,其形成年龄为2317±11 Ma,并存在2508±7 Ma的捕获锆石年龄。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俯冲作用引发的地幔部分熔融的基性岩浆上侵,并导致地壳物质的熔融加入,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寨子片麻岩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质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夹少量石英闪长质包体,二者侵位年龄接近,为2289~2316 Ma,表现出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寨子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TTG和C型埃达克质岩石,推测形成于新太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而其中的暗色包体来源于地幔源区的基性岩浆,为新太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提供热源。横岭关花岗质片麻岩主要为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侵位年龄为2306~2324 Ma,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推断其形成于挤压环境下地壳加厚事件过程中新太古代TTG岩石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提出,中条山地区的~2.3 Ga岩浆活动主要受控制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弧构造环境,发生MASH过程,基性岩浆上升过程,经历了陆壳混染作用形成冷口火山岩;古老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酸性岩浆侵入形成横岭关花岗质片麻岩;同时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发生混合作用,形成了成分复杂的中、酸性岩浆,即寨子片麻岩。综合华北克拉通同期的岩浆活动,推测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间的古海洋在古元古代早期俯冲到东部陆块之下,洋-陆俯冲构成大陆边缘弧的模式,在东部陆块之上发生大量火山弧活动,形成了在华北克拉通中部从太华-中条-吕梁由南到北分布的~2.3Ga岩浆岩,或许暗示了古元古代早期的大陆边缘轮廓。
其他文献
横亘于欧亚大陆腹地的天山造山带是中亚地区最主要、规模最大的年轻陆内造山带之一,在经历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复杂的增生造山作用之后,中生代以来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以来多期陆内变形主要受塔里木板块南缘一些陆块的持续汇聚事件影响,如:羌塘地块、拉萨地块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尤其是新生代以来,受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远场效应影响,天山地区经历了多期强烈的陆内构造活动,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的库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金矿田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可被分为北、中、南三个矿带。前人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南、北矿带,对于中矿带的研究相对较少,影响了对小秦岭金矿田作为一个整体的金成矿作用特征、机制和规律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研究较少的位于中矿带的桐沟金矿床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和结论:1.小秦岭桐沟金矿床的成矿过程从早到晚划分为
On the Frasnian-Famennian Mass Extinction Event in SouthChinaThe Upper Devonian in South China are widelydistributed and well developed in a distinct pattern of"Basin-platform" or "Intrashelf trough-p
学位
河流崩岸是河道演变的重要过程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对沿岸人民财产安全威胁极大。本文以长江南京-江阴段的崩岸为研究对象,在充分采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特征崩岸开展实地调查与监测,采用水陆一体化地形测量、高密度电法测量、浅地层剖面、光纤监测、钻探、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影响崩岸发生的各种因素,归纳总结崩岸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崩岸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主要成果如下:1、基本查明长江南京-江阴段土
古特提斯是地球演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古特提斯构造域形成演化的系统研究对于深入探讨东南亚古大陆重建和理解地球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地区中部的昌宁-孟连造山带是一条重要的古特提斯洋-陆俯冲增生型造山带。该带位于亲冈瓦纳古陆的保山-腾冲地块和亲印支-扬子陆块的兰坪-思茅地块之间,代表古特提斯主洋盆的残迹,记录了自大洋打开和扩张、经洋壳闭合和板片俯冲消减、直到折返-抬升等一系列完
特提斯构造域的中—上二叠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中—上二叠统是中东地区特大油气田的重要产油气层位。青藏高原位于特提斯域东段,属于特提斯构造域中亚段的一部分,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特征。对于青藏高原来说,目前认为油气勘探有利层位主要集中在中生界,对于古生界油气资源勘探并未有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科学地评价青藏高原藏北地区中—上二叠统油气前景,本次选取拉萨地块松哑来嘎剖面、南羌塘地块萨门雄剖面
土壤有机质是农田土壤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与肥力。农业灌溉会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吸附解吸,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在灌溉过程中对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影响也存在差异。论文基于柱实验对灌溉过程农田土壤有机碳吸附解吸动态变化展开研究,从解吸与吸附两个土柱实验出发,结合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对淋滤液溶解性有机碳进行分析表征,对灌溉条件下有机质迁移影响机理进行动态进行研究得
帕米尔高原是青藏高原西北缘西构造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东、西两侧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塔吉克盆地。帕米尔高原的形成对特提斯海退出中亚及亚洲内陆干旱化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关于其高原形成的时代尚不清楚。塔里木盆地接受了其周围诸多山脉,如西昆仑,天山、阿尔金山及帕米尔等隆升、剥蚀的重要信息,成为解读帕米尔等高原形成时间及构造演化的最佳位置之一。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皮山县克里阳剖面为研究对象,在前人高精度磁性地层
复合力场分选设备是新型高效选矿设备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设备内部形成的多个力场能充分利用矿物间密度、粒度、比磁化率、电导率等物理性质差异达到强化颗粒迁移路径差异的目的,改善分选体系的分选效果,提高分选的选择性。本文在传统重选皮带溜槽的基础上将磁力场与重力场相结合,对皮带溜槽内部流场及矿物颗粒运动、分层规律进行了理论研究,研制了复合力场磁性皮带溜槽。使用处理量0.3t/h的CPL-8030型实验室样机
大规模辉绿岩床的侵入期次及侵位机制一直是国际上关注的前沿性课题之一。虽然有环状岩墙侵位模式、岩盖模式等多种岩床侵位模式的提出,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另外,大规模辉绿岩床侵入到沉积盆地中时,会与地层中的黑色页岩、碳酸盐岩及蒸发岩等发生接触变质反应,产生大量的CO2及其它温室及有害气体,并对表生环境及生物灭绝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选择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地区近年来发现的~13.2亿年大火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