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工作系统对职业成长的影响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才和人才资源更是各家争夺的核心。但是由于现代化企业管理起步晚、发展程度低,社会对企业管理的重视不够,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我国企业的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简称HPWS)实施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管理不重视,员工自身成长缓慢,人才流动性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差,对企业的员工组织认同感、工作满意度低。因此企业缺乏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管理,表现出员工职业成长的意愿不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自职业成长(Career Growth,简称CG)概念产生以来,已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持续关注。基于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对职业成长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基于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角度的研究成果则不多。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本文将高绩效管理系统作为自变量,职业成长作为因变量,引入工作重塑(Job Crafting,简称JC)作为中介变量、组织创新氛围(Innovation Climate,简称IC)作为调节变量,探究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职业成长影响的内在机理和边界作用,以企业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高绩效工作系统和职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2)高绩效工作系统和工作重塑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3)工作重塑在高绩效工作系统和职业成长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组织创新氛围在高绩效工作系统和工作重塑的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即组织创新氛围越强,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工作重塑关系的正相关关系越强,反之越弱;(5)工作重塑中介了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创新氛围(HPWS*IC)对职业成长的调节作用;即组织创新氛围越强,工作重塑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职业成长的中介作用越强,反之越弱。总之,若想提高员工的职业成长,组织构建和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有效措施之一;员工工作重塑可以有效地将人力资源系统的影响传递到员工,并激发员工成长;组织人力资源系统通过员工工作重塑影响其企业成长的有效性离不开组织的创新氛围。
其他文献
<正>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
期刊
通过对甘肃省靖远县建造的组装式涤棉墙体日光温室WSI温湿度环境性能观测分析。结果表明,WSI具有升温速度快,降温速度也快的特点,1月份平均升温幅度较土墙CK温室高5.58℃,但
<正>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在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中,各民主党派都有各自所联系的界别特色。长期以来,农工党主要以医药卫生界别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联系对象。2007年农工
期刊
目的:对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邻指背侧皮肤缺损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对10例患指背侧皮肤缺损采用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结果本组10例皮瓣均成活。
目的探讨"∧"形皮瓣植入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采用"∧"形皮瓣植入改良外剥内扎术,对照组55例采用传统外
期刊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和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工程的展开,配网检修策略的制定面临来自检修规模增大与检修新兴技术发展的挑战。如今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状态检修替代传统检修方式是大势所趋,所以对配网状态检修策略优化及系统管理开展研究符合当今潮流。在配电网中,检修计划的优化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本质上是多目标多约束下条件下的规划优化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如下:本文利用"设备健康指数"和"等效入役年龄"两个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先制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单位经营
目的:探讨应用外科皮瓣技术修复常见的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2014年收治的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30例,行6种外科皮瓣技术修复,其中局部转移皮瓣7例,远端蒂
摘要: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融合是现代科教发展的一大趋势。旅游学尤其是旅游规划专业方向以其多学科基础、应用导向型的人才培养需求,需要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本文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规划专业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为例,从师资队伍组建、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科教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考查回顾和经验总结,提出应用导向型专业的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应组建多科学背景的师资队伍,设置跨领域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进科教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