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九龙江河口区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区域因其复杂的理化条件而为许多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繁殖和育幼场所,其对海洋渔场的渔获产量及资源补充有着重要的影响。河口地区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商品和服务。九龙江作为福建省的第二大河流,也是闽南地区最主要的河流,对厦门、漳州、龙岩等市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九龙江河口区是厦门、龙海等地的重要渔业基地,鱼类资源丰富。因此研究九龙江河口区的鱼类资源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河口鱼类资源的调查,可以为九龙江河口及附近海域鱼类资源的长期系统研究提供详细的研究数据,同时也可为河口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0年9月-2012年8月期间对九龙江河口区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定置张网逐月在九龙江河口区三个不同盐度的水域进行鱼类采样,较为全面的调查了九龙江河口区三个站点的鱼类组成情况。本文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三个水域的鱼类资源变动情况,并探讨了7种主要水质因子对鱼类群落的影响,以了解河口地区鱼类群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九龙江口及附近水域鱼类资源的利用、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共渔获鱼类210种,隶属于17目,73科,145属,其中紫泥站点98种,浮宫站点127种,岛美站点124种。本文分析了三个站点的季节优势种变动,紫泥站点的季节优势种在2-4种之间,种类变动较少;浮宫站点的季节优势种在3-5种之间,各季节的优势种较多,且种类数变动也较大,显示浮宫水域具有较为稳定的鱼类群落;岛美站点的季节优势种在2-5种,季节间优势种的种类变动最大,其鱼类群落结构最不稳定。2、本文分析了三个站点的渔获鱼类种类数、渔获重量和数量的逐月变动情况,其中浮宫站点的月均种类数(23.1种)、月均渔获重量(22.07kg)和月均渔获数量(12.87千尾)均是三个站点中最大的,紫泥站点月均渔获种类数和渔获数量最少(18.1种和0.99千尾),岛美站点月均渔获重量最少(1.53kg)。三个站点的鱼类渔获量均集中在夏秋季节。3、本文还分析了中华小公鱼、眶棘双边鱼、青鳞小沙丁鱼、非洲鲫鱼、七丝鲚、前鳞鲻和斑鰶等7种在本研究水域具重要地位的鱼类渔获变动情况,并对这7种鱼类的体长、体重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其优势体长组均为幼鱼。7种鱼类中斑鰶、前鳞鲻、七丝鲚、中华小公鱼和眶棘双边鱼的b值小于3.0,表明这几种鱼的生长为异速生长。非洲鲫鱼和青鳞小沙丁鱼的b值接近3.0,可认为近似匀速生长。本文依据测量的鱼类体长数据计算7种鱼类的渔业生物学参数。分析其开发率发现前鳞鲻、斑鰶和七丝鲚开发率大于0.5,属过度利用;非洲鲫鱼和眶棘双边鱼生长速度较快,其种群可适应较高的利用率,因此其种群可视为适度开发;青鳞小沙丁鱼的E值为0.77,可能属于过度利用,也可能是由于河口区幼鱼居多,导致计算数值偏大。4、本文利用渔获鱼类的丰度和7个主要水质参数资料分析了水环境对鱼类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温度和溶解氧对九龙江河口区鱼类群落的影响很大。不同鱼类种类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并不相同,其中:青鳞小沙丁鱼受盐度和温度的正向性影响最大;非洲鲫鱼受盐度的负向性最大,受温度的正向性影响较小;斑鰶、七丝鲚、眶棘双边鱼和前鳞鲻均受盐度的负向性影响,受溶解氧的影响较小;而中华小公鱼受盐度和溶解氧的影响较大,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新工科"的推出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新一轮的挑战。为应对或呼应"新工科"新形势,遵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为增
通过对区域自动气象站校准工作进行探讨,制定出校准方法的内容和平台的应用,对指导市局区域站实验室校准工作的开展和技术支持,规范区域气象站校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红楼梦》是奇书文体的代表作品,其艺术表现及思想内涵皆体现了文人的手法和趣味。本文主要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几处笑话进行深入解剖,分析小小笑话中所蕴涵的不平常的深刻寓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继而"美丽中国"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新目标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Ⅲ
<正>自19世纪末以来,快速发展的城市化现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不可阻挡的趋势。特别是19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人力资源和资本的自由流动、高新科技的快速研发和应用加剧
壳聚糖是一种广谱抗菌剂 ,和纤维素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和良好的相容性 ,可用于改性纤维素纤维研制抗菌纤维。目前 ,基于纤维素纤维的工业生产方法 ,这种抗菌纤维的研究开发主
通过三十多年的管制立法和实践,我国对技术引进的管理逐步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但现阶段对技术引进的管制无论是在宏观上的引导管理还是在微观上的规范控制,无论是直接管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