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被称为“万物之本”,“生命之源”,是人类开展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源。我国国土资源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可谓地大物博,但是由于我国也是人口大国,这样就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有限,土地资源消耗量大,人地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根据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提出了“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政策,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采煤业作为我国一项基础性产业,尤其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来说,在本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开采力度与开采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有的开采甚至破坏掉大量的农业用地,这样由于过度开采而破坏土地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诸如土地沉降、土地塌陷、滑坡、地裂等环境问题,给我留下满目疮痍的生态环境。同时,采矿生产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地破坏,压占土地造成了土地利用条件的变化,原有耕地或是草地、林地变为建设用地,土壤受到矿产资源的污染生产力下降,逐步改变区域原有的农业生产格局,最直接的就是耕地减少、坑塘增加、土壤污染。耕地保护的难度加大,加剧了人地矛盾,危机到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于此同时,人地矛盾的加剧,失地农民也在增加。农民失去耕地这一赖以生存的资源,生活没有保障,更加剧了群众与企业与政府的矛盾,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稳步发展。 随着山西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加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加大土地的开发与整理成为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在抓好较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同时,加强对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的被破坏、被挤占土地的复垦,进一步挖掘新增耕地的潜力,才能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目的。山西做为全国的煤炭资源大省,采矿业古已有之,采矿工业十分发达,由此带来的土地破坏也十分严重。为此,开展矿业损毁土地复垦工作,以确保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土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国外及国内其他省分和山西省矿业用地复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生态补偿学说、可持续发展学说等相关专业的学科理论为基础,对山西省晋中市矿业用地复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并最终形成不同损毁地类的复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