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吡咯/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织物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eishan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人们对于石墨烯复合织物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还有很多局限性。首先,大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由于还原不彻底,残留的含氧基团会使还原氧化石墨烯易于团聚,导致电化学性能仍无法接近石墨烯;其次,消除含氧基团的还原方式使得还原后的氧化石墨烯和其他复合材料的结合能力下降;第三,研究人员对聚吡咯在吡咯还原石墨烯上充分链增长后呈现出的电化学性能的研究非常缺乏。针对消除含氧基团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织物电极的制备方法与后续聚合导电高聚物的结合力方面的局限性,本课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GO)再聚合吡咯使之在石墨烯上有序链增长的制备方法,采用浸渍、化学还原、原位聚合等工艺,制备出PPY/Nr GO/PET织物电极,吡咯还原能够有效降低GO表面含氧基团的数量,且在氧化石墨烯表面产生聚吡咯低聚体使得原位聚合过程中聚吡咯能有效的链增长,具备较大的实际比表面积增强赝电容性能;PPY/N-r GO/PET织物电极优异的电化学性质包括,被有效修复还原的氧化石墨烯提供的双电层电容,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部分提供的赝电容,以及原位聚合聚吡咯的有效表面积和阴离子间掺杂/脱掺杂过程中产生的赝电容。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对PPY/N-r GO/PET织物电极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简称“CV”)展现出的电容性能、循环充放电(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简称“GCD”)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使该测试结果更能够反映真实的应用情况。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吡咯低温还原技术,将多次浸渍-烘干后制备的GO/PET织物还原,GO/PET织物单位面积能够实现7.5%的增重。在90℃反应6 h制成的N-r GO/PET织物电极面积比电容达到(26.35 m F·cm-2),且电极材料不会产生明显的极化现象。(2).为了进一步研究织物在还原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能,本课题对还原织物的XPS曲线进行深度研究。探究不同还原方法制备的还原织物的还原机理以及织物上基团的含量和分布。在N-r GO/PET织物中,C=O特征峰明显消失,同时新的C-N峰和C=N峰出现,分别在键能为398.9 e V和401.2 e V处。吡咯在还原GO的同时,聚吡咯低聚体也通过共价键的形式与GO/PET织物有效结合。(3).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在N-rGO/PET织物表面聚合上使用十二磺酸苯磺酸钠(AQSA)掺杂的聚吡咯,该织物电极表面聚吡咯的有效表面积远大于在相同条件(0℃、1 h)下制备的PPY/GO/PET织物,在0℃、8 h条件下充分反应制备的PPY/N-r GO/PET织物电极,单位面积增重率达到3.6%,在0.1 m A下的面积比电容为94.5m F/cm2。由吡咯还原形成的聚吡咯核能有效促进链增长,长线状聚吡咯有利于阴离子与聚吡咯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的掺杂与脱掺杂,从而提供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4).通过对PPY/N-r GO/PET织物电极在室温空气中和在0.9%生理盐水溶液中放置后,电化学性能的变化,分析PPY/N-r GO/PET织物电极作为储能元件的耐久性。测试结果显示,PPY/N-r GO/PET织物电极在空气中自然放置1?12天,电容在第5?7天时显著下降,电容保持率为47.13%;在0.9%Na Cl溶液中自然放置1?12天,电容性能几乎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改变,12天后电容保持率达到94.2%。(5).PPY/N-r GO/PET织物电极在弯曲1000次后的电容保持率为88.72%,通过对织物变形中和各应用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N-r GO/PET织物电极作为储能元件应用在织物中的耐疲劳性和循环性能。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水稻土中采集土样,并将土样接种在三电极体系的生物反应器中,利用恒电位仪提供稳定电势,经过长时间的运行,直至电极上生长出一层肉眼可见的较厚的生物膜。以此生物膜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使用,大量非线性负荷、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使得现有的电网结构呈现高度的电力电子化,恶化电网谐波污染问题的同时导致电网中非线性的负载具有多
柴油车尾气排放的NO_x(NO和NO_2)严重污染环境,并且危害人类的健康。1957年,Engelhard公司首次提出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_3-SCR),该技术具有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和较宽的脱硝温度窗口,此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催化剂。SSZ-13分子筛因具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及良好的脱硝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活性金属组分及其含量、在分子筛载体中的落位及形态对于扩宽SSZ-13分子筛的反应
现如今环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水体污染是其中的一大难题,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各种微生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近年来大量研究将Fe3O4纳米粒子应用于水体污染问题的解决。Fe
进年来,人们在金属材料的本构模型断裂准则的建立做了大量研究,过去很多学者在研究材料的断裂失效时仅考虑应力三轴度对材料断裂应变的影响,出现了不少预测成功的案例。但近年来国内学者肖新科发现金属材料的冲击破坏不仅与应力状态——应力三轴度相关,还与洛德角有很大关联。本文利用数值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W900E钢Taylor撞击破坏的本构失效模型,研究材料在冲击破坏下的洛德相关性。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
现如今,有机染料通常用于工业生产,如造纸、塑料、纺织品何橡胶。哪怕是低溶度的有机染料也高度可见,那些有色废水进入河流或地表水系统,严重扰乱生态环境。一方面,光催化技
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各场所的备用电源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其尾气中氮氧化物(NOx)的含量远超国家排放标准限值。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技术是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结构连续倒塌事件发生,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些连续倒塌事件的发生多是由于偶然荷载的作用导致结构的局部单元造
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软土,而软土都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小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多采用排
水凝胶材料因其吸水性、重塑性和敏感性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生物医药、传感器、储能装置、环境工程等方面具有巨大应用前景,这促进了研究者们对水凝胶关注程度,同时也对水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