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广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我国是第一个响应联合国号召,制订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中国21世纪议程》的国家。作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中国提出并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其建设成效进行评估,从而需要担当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桥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科学度量。 本研究剖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探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用指标体系和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状况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成效,实证分析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路径依赖现象,提出克服发展模式的路径路依赖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取得如下理论认识和成果: 1.在一致的基本内涵之外,不同学者、不同国家和地方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好,并直接影响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学者与地方领导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合作关系。在我国,作为哲学理念被接受的可持续发展同可进入操作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之间存在很大距离,非常需要学者把抽象的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用更加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争取地方政府对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支持。作为本土化表达方式之一种,可以把可持续发展概念理解为“满足需要,资源有限,环境有价,未来更好”(16字)。 2.基于可持续发展“16字”理解,可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NREF)。该指标体系在代表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态势的总体层下,设“满足需要”、“资源有限”、“环境有价”和“未来更好”4个评价领域。每个评价领域下设状态层和核心指标。体系中,考虑了当代人的需求(含社会公平)、循环经济的要求(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自然资源的消耗速率(含年变化率以及消耗弹性系数)、制度支撑、市场支持、公同参与(含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比例、工业园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NGO数量、公民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等因素。 3.根植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数整体呈现逐渐好转的势头,但下辖的21个地级市差异较大。它们聚类成4类:广州市(Ⅰ);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Ⅱ);珠江三角洲的江门、惠州和珠江三角洲以外的粤北、粤东、粤西的市(Ⅲ);肇庆市(Ⅳ)。珠江三角洲的9市差异显著,分别划入不同的4个组;珠江三角洲以外各市差异较小,都聚类在一个组中。 4.工业革命以来逐渐建立起来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其深厚的制度、体制和思想基础,并在社会中形成了一定的既得利益集团。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质是在原有系统的发展中加入一个新的力,对系统进行调控,使系统持续地发展、演化下去。基于问卷调查与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促进领导和公众发展观念的转变、实验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改善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但也存在实验区工作纳入政府的决策管理不够,规划执行不到位,对外交流少,评价体系不一致等问题。 5.广州市天河区、汕头市南澳县和东莞市清溪镇分别代表了城区型、县域型和建制镇型三种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类型。它们从建立以来,总体可持续发展指标不断提高。然而,存在非常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在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各实验区仍普遍出现追求GDP增长速度,热衷招商引资、通过高投入拉动经济发展,相对忽视人地关系的改善,忽视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路径依赖现象严重阻碍了实验区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6.鉴于上述情况,广东省可持续实验区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加大力度摆脱路径路依赖,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力推进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度创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突出创新之处包括: 1.建立一套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NREF)。该指标体系的特色在于植根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本土化理解,容易为中国地方所接受。总体层下,体系设“满足需要”、“资源有限”、“环境有价”和“未来更好”4个评价领域,体现了循环经济的要求,把自然资源的消耗速率、制度与市场支持纳入考虑范围。 2.指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质是人类系统的演替,在原有系统的发展中加入一个新力,对系统进行调控,使系统持续地发展、演化下去。基于问卷调查与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促进发展观念的转变、改善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但存在规划执行不到位、评价指标不一致等问题。 3.广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在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各实验区仍普遍出现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路径依赖现象严重阻碍了实验区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已然成了人类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同时也是矛盾最集中的区域,有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相关案例在城市更集中,特别是城市颗粒物污染,在世界各个地区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的健康以及整个区域的环境健康均暴露在不安与危险中;街道灰尘是一种固体颗粒物,存在于街道路面,多数聚集分布於道路边缘,它在风力、交通、清扫过程中被扬起、携带、聚拢,进一步可能会漂浮在大气中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全新论题,并伴随着全球土地生态问题发生的高频性和严重性而逐渐升温为学术界乃至政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吸收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
本文选择黑河流域荒漠绿洲过渡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开展土壤质量及其调控研究,得出主要结论:   一、分析了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区荒漠土壤和荒漠开垦后的农田表层土壤24种化
学位
数字高程模型(DEM)从概念提出至今经过40多年的发展,DEM的诸多基础理论问题得到了深入的研究,DEM以及基于DEM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正在形成。DEM自身的数据特征决
如今,英语的重要性已日趋明显,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的探讨也趋于白热化,可谓是仁者见仁,见仁见智。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简单分析与深入思考,浅要谈谈对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的看法,谋求一条适合初中生享受高效英语课堂教学之路,力求达到让学生在快乐课堂中学习,在高效课堂中成长的学习效果。  一、现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
由于水文现象通常受到气象、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地域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的特点,为了研究和掌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条件下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就必须建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