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动,低成本竞争优势弱化,外部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等,中国制造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而加快提升制造业效率水平,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方向。生产性服务进口是一种较其他贸易品进口更为直接有效的技术溢出渠道,进口国通过生产性服务往往能更加直接分享到贸易伙伴国R&D投入的成果进而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因此,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时间序列数据,将服务进口细分为生产性服务贸易与非生产性服务贸易,进一步地将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为传统型、信息技术型、金融型、其他四类,分别考察了它们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从质的角度深入研究。基于服务贸易进口异质性视角的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服务贸易进口总额越多,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越高,每提高1%,可以帮助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0.461%;当我们把服务贸易分成非生产性服务贸易和生产性服务贸易两类时,非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并不显著,只有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提升产生正效应,每增加1%,生产效率提升0.16%。这说明,进口服务贸易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显著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实证结果支持了本文逻辑判断:生产性服务贸易是与制造业直接配套的具有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特点的服务,它能够促进生产专业化,深化专业化分工,提升产品内分工程度以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技术溢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生产效率。非生产性服务进口中涵盖的类别较多,且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主要用于消费,没有直接参与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其从消费到参与到制造业价值链需要经历漫长与复杂的过程,因此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不如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来得直接。基于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进一步分类,实证结果显示:第一,传统服务型、信息技术型、金融服务型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信息技术型、金融服务型的显著性较传统服务型强,其他型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并不显著。第二,信息技术型(回归系数为0.26)的促进作用大于金融服务型,金融服务型(回归系数为0.23)的促进作用大于传统服务型。信息技术型和金融服务型作为新型生产性服务进口,其具有的知识技术资本较传统型高级。第三,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与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技术复杂度每提高1%,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1.31%。无论是从不同类别的生产性服务进口,还是从技术复杂度,都验证了具有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特点的生产性服务贸易产品对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更有积极作用,验证了直接转移效应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