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体系钛酸盐超细晶和纳米材料的制备、掺杂及光催化性能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_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部分体系钛酸盐材料和钛酸盐陶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Bi4Ti3O12(BIT)、BaTiO3(BTO)超细晶和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光学特性、光催化活性及金属元素掺杂对其光学特性以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纯相和镧掺杂BIT陶瓷组成和晶体结构对其微观形貌和致密度的影响。   首先,采用水热方法合成BIT超细晶和纳米材料,制备了BIT纳米线、超细晶球和微米花等结构晶体。为达到形貌可控的目的,探索了水热反应温度、水热反应时间、氢氧根浓度等因素对BIT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探索了BIT超细晶和纳米材料可控形貌的反应参数。提出了这些不同形貌的演化过程,并研究了BIT的光吸收特性和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BIT纳米线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经可见光照射360 min,浓度为0.01 mmol·L-1甲基橙降解率可达93.0%。   其次,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稀土(La、Nd)掺杂BIT纳米结构和过渡金属(V)掺杂BIT纳米粒子,合成了纳米线、纳米片和纳米颗粒等结构晶体。探索了pH值对其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确定了可控形貌的反应参数,提出了这些不同形貌的演化过程,并研究了其光学特性和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a、Nd和V掺杂都可使BIT光催化性能得到提高。其中,Nd的掺杂使BIT光催化性能提高幅度最大,OH ̄浓度为10 mol·L-1时制备的BNdT纳米线光催化效率最高,经可见光照射360 min,浓度为0.01mmol·L-1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到96.0%。   再次,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镁掺杂BaTiO3纳米棒。探索了pH值对其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性能。OH ̄浓度为8 mol·L-1时制备出BMT纳米棒,其对甲基橙降解率可达93.0%,最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T和镧掺杂BIT纳米晶粉体,展示了不同热处理试样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并运用所制备的纳米晶粉体制备了BIT和掺镧BIT陶瓷,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和成型压力对陶瓷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技术由于可以降低陶瓷的孔隙度因而对其致密度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本论文中的研究成果不但为钛酸盐系超细晶和纳米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优化的制备条件,而且在钛酸盐系材料性能研究中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这些结果对于提高钛酸盐系材料的光学特性、光催化等性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也对其实际应用有着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锂硫电池的理论比容量高达1675mAh/g,能量密度高达2600Wh/kg,远高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此外,单质硫还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二次电池之一。但是,单质硫及其放电产物Li2S的绝缘性、充放电过程硫正极大的体积变化和多硫化合物的飞梭效应导致的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较差,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针对这些不足,设计了极性HNTs
项目制教学创新极大的改变了党校教学模式,推动党校教学由被动向主动、由讲授式向研讨式、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颠覆了传统的“满堂灌”认知模式,激发学员潜力,调动学员
精准脱贫背景下,高校作为党的基础组织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采取精准确定资助对象,进行精准施策并进行精准资助评价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有助于进一
随着核探测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及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核探测器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环境温度多变,存在强电场和磁场,而光电转换器件易受环境温度、电场、磁场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美国社区大学“公民参与”学习成果的评估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公民参与的内涵与意义,剖析引领美国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新动向的VALUE标准的内容、维度和指标,总结社区大
老字号只有开展现代品牌经营,才能拓展业务领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开展品牌化经营需要制定系统的品牌战略,这涉及品牌理念、品牌要素、品牌定位、品牌杠杆、品牌延伸、品牌
期刊
本文借鉴前人对KNN基无铅压电材料通过掺杂取代、助烧等方式进行改性获得的实验及理论成果,设计了三组不同的改性实验,包括构造出新的组分体系以及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将实验测
教育部等“双一流”、“双万计划”提出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与数字化时代倒逼旅游管理人才变革与发展.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体制机制创新不够
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且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电动汽车行业。近些年来,由于锂资源有限,以及工业上的大量需求,锂盐已经变得越来越贵。与此同时,作为陆地上和海洋中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且价格便宜的的资源-钠元素,使得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电力储能应用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在近期的研究工作当中,在新型钠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渐兴起,引起了研究者的大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