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意识是提升信息素养的首要要素,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品质,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本研究基于项目学习(PBL)的教学模式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信息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本研究分为文献研究阶段、现状调查阶段、理论探究阶段、教学实践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5个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在文献研究阶段,主要对信息意识的内涵、信息意识培养策略、信息意识评价等进行了国内外文献综述,界定了信息意识、项目学习(PBL)及教学策略的核心概念,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现状调查阶段,根据新课标信息意识的内涵及修订已有研究中高中生信息意识的测评指标体系,从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两方面设计五点式李克特量表问卷,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信息技术一线教师了解并总结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高一学生信息意识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理论探究阶段,以项目学习方式整合课堂教学,重构教学组织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数字化环境、资源和条件,形成项目学习教学设计方案,探索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信息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信息意识为目标导向,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三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进行项目设计,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式整合,确定项目主题和项目学习目标,创设项目情境,设计评价方式,设计项目活动流程、设计和准备数字化学习资源;其次是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包括选定项目和制定计划、活动探究和作品制作;最后是项目评价,包括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在教学实践阶段,选取研究对象,按照已构建的教学策略对研究对象进行《PPT数字故事》、《微视频》、《H5作品》三轮行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总结反思阶段,通过SPSS25.0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和学生的个人总分,对信息意识水平与学科学习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学生访谈对实施教学策略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本研究认为,基于项目学习的信息意识培养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结论有三:其一,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加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其二,探究和交流是信息意识水平外在表现。其三,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