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在胸段食管鳞癌伴锁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45416220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放疗的价值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合并锁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189例,其中男性137例,女性52例。根据锁上淋巴结(S CLN)转移确诊时间,分为首诊时确诊SCLN转移组(首诊组)86例,治疗后出现SCLN转移组(治疗后组)103例,其中术后出现SCLN转移患者(术后组)74例,放化疗后出现SCLN转移患者(放化疗后组)29例。根据SCLN转移时是否合并纵隔、内脏转移,分为单纯SCLN转移组53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组83例,合并内脏转移组53例(一旦出现内脏转移,均归为锁上合并内脏转移组)。根据出现淋巴结转移后的治疗方式全组患者分为放化疗组87例、单纯放疗组49例、单纯化疗组33例、淋巴结清扫组20例。锁上病灶放化疗组或放疗组放射线采用6MV~X线,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局部电子线加量照射或调强放疗方式,放疗靶区为累及野照射,化疗方案为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或单药化疗,手术方式为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或单纯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锁上转移后生存时间为12.7月(2~137月),首诊组锁上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2.2月(2~88月),治疗后组锁上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3.2月(2~137月),其中术后组为15月(2~137月),放化疗后组为8.3月(2~88月)。在全组患者以及首诊组患者中单纯SCLN转移比锁上合并内脏转移组远期生存率均有增高趋势,而在治疗后组患者回顾性分析锁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放疗的价值及预后。中,SCLN转移是否合并内脏转移生存率并无显著差异(P=0.504)。不同挽救治疗方式分组中,全组患者放化疗组和淋巴结清扫组的锁上转移后生存时间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放化疗组和淋巴结清扫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62)。首诊组放化疗组比单纯放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患者生存率高(P<0.05)。放化疗组与淋巴结清扫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726)。首诊组中单纯SCLN转移的26例患者中,放化疗组比单纯放疗和单纯化疗组患者生存率高(P<0.05),放化疗组和淋巴结清扫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26)。在治疗后组患者中放化疗组较单纯化疗组生存率明显增高,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9),同时,淋巴结清扫组较单纯化疗组生存率明显增高,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放化疗组和淋巴结清扫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33)。在全组患者中,≥60Gy组SCLN转移后生存率高于<60Gy组,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066)。虽然在首诊组和治疗后组中≥60Gy组与<60Gy组SCLN转移后生存率相比未能得出统计学差异,但是从生存曲线上来看,≥60Gy组生存情况优于<60Gy组。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是影响首诊组患者锁上转移后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食管病变长度、锁上转移淋巴结放疗剂量是影响治疗后组患者锁上转移后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术后SCLN转移患者的生存优于首诊SCLN转移和放化疗后SCL N转移的患者。2.采用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方式的锁上转移患者锁上转移后生存优于采用单纯化疗患者。3.单纯锁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锁上转移后生存优于合并纵膈或内脏转移的患者。4.≥60Gy的放疗剂量更能提高对锁上转移淋巴结的食管癌患者锁上转移后生存。
其他文献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s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肿瘤的方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但是对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来说,IC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方法:本研究检索了两大英文数据库: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同时还检索了2018年至2020年美国临床肿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58例,年龄35~6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II级,BMI 18.5~23.5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9):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采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诊伴内乳区淋巴结(IMLN)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针对内乳区转移淋巴结的最佳局部治疗模式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初诊伴内乳区淋巴结转移且接受胸壁+锁骨上下引流区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内乳区转移淋巴结是否采取局部干预分为内乳干预组146例,内乳未干预组54例。内乳干预组根据局部干预手段不同分为IMLN清扫/摘除术联合IMLN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我们当前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基线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等数据库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献检索,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有关基线CRP水平和ICIs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荟萃分析的方法对食管癌放化疗后原发灶复发挽救性放疗与其他疗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探究有效挽救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迈特思创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有关食管癌放化疗后复发挽救性放疗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并对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易于取材的血液、口腔粘膜、唾液、尿液、粪便内微生物组成的特点及与健康受试者相应部位的微生物组成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了解食管鳞癌患者局部环境中的微生物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以期寻找潜在的早期筛查和治疗靶标。方法:对26例食管鳞癌患者(ESCC组)和28例健康受试者(HC组)的血液、口腔粘膜、唾液、尿液、粪便样本进行微生物的检测,使用OMEGA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胃肠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胃肠外科同一组收治的5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符合条件的共43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128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病例组,308例患者术后未出现下肢深
目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是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推荐方案。关于照射剂量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的INT0123试验显示在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放疗剂量由50.4Gy提高至64.8Gy并无局部或生存获益,因而认为50.4Gy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标准剂量。然而,这一结论正日益受到挑战,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大多中心采用60Gy及以上的的照射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估行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的术前衰弱状态,研究术前衰弱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全身麻醉下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入选标准:1)年龄≥65岁且<90岁,性别、民族不限;2)预计手术时间≥2小时;3)原发肿瘤,手术前未经过放疗、化疗的治疗措施;4)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排除标准:1)拒绝参加本研究;2)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癫痫、帕金森病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是指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局部治疗之前进行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方法,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s)的视觉定量评估缺乏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有研究表明,TILs及TILs亚型在新辅助治疗后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极高的预后价值。因此,我们通过对比显微镜下视觉评估(Visual assessmen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