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体教专业术科课程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现状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29118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促进人超越自身生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追求人的生命意义,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体育教育源于生命并展现生命,在促进生命机体优化的同时,实现个体生命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以“生命关怀”为切入点,以体育课程为突破口,探讨体育教育的生命意蕴。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北京体育大学术科课程教学中实施生命关怀的现状,并从性别、年级以及课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三重生命在课程当中的呈现情况作了差异分析。内容包括:师生对个体生命、生命关怀的认识,对课堂当中的安全隐患的预防和处理;学生的生命情感,个体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追求,自我实现及个性的发展,顽强意志品质的养成,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提高;个体社会化、社会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生态保护意识;以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怎么实施生命关怀的。  主要结论如下:  在对生命的基本认识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对生命及身体健康有一个比较积极的认识,珍惜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能够理解并包容同伴。  在自然生命维度,北京体育大学术科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自然生命关怀总体比较乐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忽视课堂生命安全,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关心不够,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精神生命维度,通过课程的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有比较积极的课堂感受,愉悦的生命体验。学生注重学习中的自我实现、重视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但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还不够,尤其是大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自己还缺乏肯定,没有比较明确的人生理想。因此老师也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社会生命维度,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同学关系等方面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社会生命的关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做好积极的人生规划。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10名青年男性动、静态平衡控制的过程进行测试,分析得到动作稳定控制过程中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参数特征规律,以及此过程中平衡控制的特征规律。通过对动
研究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动脉平滑肌自发瞬时外向电流(STOCs)的影响。  研究方法:选用雄性SHR24只,随机分为高血压安静组(SHR-SED)和高血压运动组(SHR-EX)。后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项喜爱的运动技能,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体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体育课程不能脱离运动技能,本研究选择中学生最普及的运动项目
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项目中技术最为复杂的项目之一,它既反映了体能类项群的显著特征又反映了技能类项群的本质属性,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熟练程度是决定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VDT(视频显示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产品的便利使其获得了高度的普及。我们依赖于VDT产品带来的高效率,也同样深陷于它附带的健康问题——视力下降、视觉疲劳
阐述了一种基于单块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级联三倍频实现440 nm 蓝光输出的实验方案.根据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的 Sellmeier方程以及倍频与和频的相位匹配条件,在一块周期极化铌
目的:通过研究运动与限食干预对肥胖大鼠长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特性及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来完善减肥方案,以对抗限食减体重对骨代谢的不利影响。方法:肥胖模型建立后将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