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胃溃疡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客观评价穴位埋线疗法对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胃溃疡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中脘、足三里、梁丘、脾俞、胃俞、肝俞为主穴,随证配穴,一周埋线一次,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抗菌治疗一周,随后奥美拉唑维持治疗5周。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方案:阿莫西林每日2.0克,分2次服用;克拉霉素每日1.0克,分2次服用(或替硝唑1.0克,分2次服用);奥美拉唑每日0.04克,分2次服用。奥美拉唑维持治疗用量:奥美拉唑每日0.02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差值为0.72±0.66,对照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差值为0.54±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嘈杂、便秘等症状,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833±0.021vs2.921±0.024,1.532±0.018vs1.964±0.028,0.617±0.02vs0.94±0.019,0.482±0.018vs1.026±0.01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6.67%vs23.33%,P<0.05)。  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改善胃溃疡患者的中医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三联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在治疗胃溃疡患者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嘈杂、便秘等临床症状方面,效果优于标准三联疗法,表明穴位埋线疗法在这些症状方面能较好的改善病人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16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症候调查,揭示慢性重型肝炎一般发病特点、中医症候的分布特征及证候规律,以初步建立慢性重型肝炎的基本证型及核心辨证要点
目的:  评价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参照系统分析的方法,主要检索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的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系列数据库
目的:客观评价健脾活络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客观评价健脾活络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阻络证证候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目的:通过观察滋肾活血颗粒对肾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滋肾活血颗粒早期干预肾纤维化进程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
目的:探讨广西HBeAg阴性慢乙肝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中HBcAg表达模式与血清HBV-DNA定量、HBsAg定量和甲胎蛋白定量的关系,为制定慢性乙肝合并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预防和治疗
目的:通过手术方法建立新西兰兔右膝关节骨内高压型骨性关节炎,分组进行手法治疗或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等干预模型,造模后8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右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采用H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1)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2)分析IGR人群各体质类型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选取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门诊及体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