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汉对比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翻译水平的有效性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lcc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对比分析为理论框架。所谓对比分析是指通过对母语和目标语的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以此预测学生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错误。对比分析发展到今天,大家普遍认为,对比分析运用在语音和语法的层面上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本文是把对比分析法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句子翻译教学的一个尝试。通过把98名非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为期10个教学周的对照实验,力图说明教师若能在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法的一些成果,即明示英汉句法在主语与主题,物称与人称,静态与动态,主动与被动,前饰与后饰,形合与意合,代替与重复,层级与并列及句法与事理等层面上的差别,将大大有助于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在收集前测和后测得数据之后,根据数据统计的运算公式,借助Excel和SPSS13.0加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别。但是,实验组的学生,即教师在课堂上对英汉句法的差别做出明示的一组,对翻译句子的各方面的理解和把握都比控制组的学生要准确,到位,主要体现在他们在翻译中用目标语表达得更正确,更贴切。尽管如此,因为两组之间并没有显示出统计意义上的差别,所以有必要采用更大的样本,进行更长时间的对比实验,从而进一步探究:如果把对比分析运用于翻译教学,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句子翻译。
其他文献
农会组织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对清末新政后的整个农会组织产生的背景、组织的性质、组织的运作都有充分的研究,但是对于县一级地方基层社会中的农会研究较少。将农会
建筑工程施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随着我国经济脚步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而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建筑工程发展的脚步,阻碍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元认知是指人类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主体的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元认知知识和监控就是对如何学习语言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
作为美国浸会在华的一所教会学校,沪江大学存世40余年。其间,很多教育家、学者、社会贤达、爱国人士、基督教徒,或为学术交流,或为宣传救国,或为传教,都曾在沪江大学发表演讲
在人类言语交际中,当听话人没有正确理解说话人意欲传达的意义时,误解就会发生。但在某些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刻意选择与对方的话语意图相脱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