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以剧烈瘙痒为特征,通常伴发其他特应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其瘙痒剧烈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AD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并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AD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免疫功能失常以及局部细胞因子的改变与AD的发病以及发展密切相关。营养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已被证实显示强大的免疫调节以及抗炎的特性,在炎症性肠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过敏性疾病等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发挥起到了积极治疗或者预防作用。研究目的:利用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反复诱导建立小鼠AD模型,探讨CLA对小鼠AD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32只雄性昆明小鼠按其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AD模型组、100 mg/kg CLA治疗组以及0.1 mg/kg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阳性对照组。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1%DNFB+0.5%DNFB”经耳、背部皮肤致敏,以建立AD模型,共造模四周。开始建模时,同时以0.01m L/g体质量灌胃给予治疗药物-100 mg/kg CLA(乙醇:生理盐水=1:99)或者0.1 mg/kg DEX(乙醇:生理盐水=1:99),正常组和AD模型组同法予以等体积的溶剂,连续给药29天。造模期间,每天监测小鼠死亡率、体重、食物和水的摄入量,并动态观察和记录各组小鼠背部皮损变化、搔抓次数、耳廓厚度等指标。2.于造模第29天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样及背部皮损标本,血常规检测计数全血总白细胞以及分类白细胞的数量,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或者皮肤匀浆中总免疫球蛋E(immunoglobμLin-E,Ig E),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E2,PGE2)和白三烯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皮损标本进行石蜡切片HE和甲苯胺蓝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皮肤表皮层厚度的改变与真皮层炎症细胞或肥大细胞的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组织CD4﹑NF-κB p65和TNF-α.表达情况。3.提取小鼠背部皮损组织的总蛋白,western blott检测皮肤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 D88)的表达水平。结果:1.AD模型组小鼠搔抓次数、皮损评分、耳廓厚度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5或者p<0.01),口服给予CLA后,小鼠搔抓次数、皮损评分、耳廓厚度显著性降低(p<0.05或者p<0.01);同时,CLA治疗组小鼠表皮层棘层增厚情况较正常组明显缓解,真皮层炎性细胞以及肥大细胞浸润显著性较少(p<0.01)。2.与NOR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全血中总白细胞数(white blood cells)、单核细胞(monocytes)以及中性粒细胞数(neutrophils)较NOR组明显升高(p<0.05或者p<0.01),符合过敏性疾病的血检现象。与AD模型组相比,CLA组的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计数明显降低(p<0.05或者p<0.01),DEX作为阳性对照药,其降低比例更为明显(p<0.01)。ELISA结果显示,与AD模型组相比,口服CLA显著降低血清或者皮肤匀浆中Ig E、IL-4以及IFN-γ的水平。同时,CLA组小鼠皮损中,与IL-4﹑IFN-γ等免疫因子分泌密切相关的CD4表达明显下降。3.与NOR组相比,AD模型组小鼠血清或皮损中PGE2和LBT4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或者p<0.01),CLA或者DEX则逆转这一现象。皮肤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LA显著性降低AD皮损处COX-2和5-LOX的表达(p<0.05或者p<0.01)。同时,在CLA治疗组小鼠中皮损处检测到的NF-κB p65﹑TNF-α﹑TLR4﹑MYD88等与炎症密切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在统计上有显著性差异。讨论:综上所述,CLA作为常规的膳食补充剂,明显缓解DNFB诱导的AD小鼠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总Ig E以及相关促炎因子的水平,改善表皮异常增生以及肥大细胞的浸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OX-2/5-LOX以及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