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赛宗寺的历史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整个藏族历史,寺院的历史文化是藏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贯穿于整个藏族历史的发展过程。寺院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承对藏族历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历史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不少藏学家对寺院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关注和研究对象大都局限于大寺院,往往忽略了对小寺院的关注与研究,事实上这些小寺院在满足当地民众宗教需求、文化传承、规范人们行为等方面并不亚于大寺院。因此,藏族历史文化研究中,不容我们忽视这些小寺院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客观的评价小寺院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是极其必要的。  本文以赛宗寺为个案研究,论文的正文部分介绍了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语。绪论中主要叙述了研究的意义与目的以及研究现状。  第一章主要通过赛宗的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阐明赛宗寺在兴海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以介绍“赛宗”这一名称的由来及论述安多四大宗的历史渊源,为本章的重点内容,叙述和分析了这一名称的由来及四大宗的历史对理解赛宗历史地位的研究具有的历史价值。  第二章以赛宗寺建立的历史背景,民国初期青海的政治情况,佛教发展状况论证赛宗寺的建立及形成对当时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了解寺主在寺院发展史上做出的贡献为本章重点之一,论证当今社会中爱国、爱教的宗教人士在寺院及社会所起的特殊作用和影响,对社会和谐发展方面产生的现实意义。以寺院的形成,寺院的教育,宗教仪轨等,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论证格鲁派小寺院的发展及形成是严格依照格鲁派大寺院的发展模式而发展,使小寺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寺院在这一方面的不足。以寺院主属寺关系为为本章第二重点,依据相关资料系统阐述及论证了赛宗寺为隆务寺属寺这一观点。  第三章主要探讨赛宗寺在安多地区的影响,系统论证赛宗寺在社会生活中的宗教、文化、以及信教群众中所产生的影响等。以历史资料为基础,从现阶段我国宗教与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发展角度出发,指出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对寺院产生的社会影响。并以实地采访和调研资料为依据指出现代化社会中寺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市场中寺院旅游业的发展对藏族传统寺院产生的利弊,基于以上几个问题笔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结语部分,笔者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研究心得,指出赛宗寺的发展历程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生态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历史上的仡佬族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岭南地区,史称“濮”“僚”,作为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仡佬族的生计方式以农耕为主。本研究以贵州北部的一个仡佬族村寨为田野点,考察该村寨在新中国
对自然环境恶劣而丧失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或无法采取就地扶贫措施的地区进行移民搬迁是生态移民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西南地区的“高山移民”就是把居住在高寒山区、自然条件
文化变迁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文化变迁,有关学者普遍认为是异文化接触、文化传播、生态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造成的。笔者的调查点克孜勒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