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仡佬族女性的嫁妆变迁研究——以贵州龙潭村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wod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的仡佬族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岭南地区,史称“濮”“僚”,作为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仡佬族的生计方式以农耕为主。本研究以贵州北部的一个仡佬族村寨为田野点,考察该村寨在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嫁妆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以嫁妆经历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分析变迁的原因。  本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选题的原因、相关概念的界定、相关的研究概况和研究的方法作了介绍。第二章对田野地点龙潭村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传统的仡佬族婚姻习俗、礼仪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以解放后至1977年、1978年至1999年、2000年至今的时间顺序,分别对龙潭村各个时期内嫁妆的内容及变化作相应的记录和研究。第六章论证了仡佬族女性对她们所获得的嫁妆的管理和使用。第七章研究了龙潭村嫁妆的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变迁。第八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分别分析了建国以来龙潭村嫁妆变迁的原因,认为除了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外,本地的通婚习俗、旅游开发及个人的文化水平、就业选择也是变迁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讲授的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很多弊端
期刊
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为目标的学科,锻炼质量的提高对体育价值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
期刊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朝治理边疆少数民族的一种政治制度,其制度的核心在以夷制夷。总体而言,土司制度的内核与土司的政治诉求基本吻合,土司制度在历史上长期存在并产生过积极
随着延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同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延吉市的人群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延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