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玘及《乐静集》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p286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昭玘(?—1126),字成季,济州巨野(山东菏泽)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与孙觉、苏轼等从游,有《乐静集》三十卷存世。李昭玘处在儒家思想复兴新变以及政治、社会“穷则变”的激进时期,政治风云变化莫测,曾两入党籍。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李昭玘以孤介自守的品质和不俗的文学成绩得到了世人的推崇。但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给予他及《乐静集》太多的重视,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李昭玘及《乐静集》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学角度梳理《乐静集》的成书、著录与版本等情况;坚持知人论世原则,结合时代背景及其诗文,了解李昭玘的主要人生经历,重点研究他的生平交游、思想、文学观以及诗文特点。第一章主要探讨李昭玘的生平交游与诗文创作。生平部分涉及四个内容,首先是介绍其家世,李昭玘出自唐郇王一系,为宋初兵部尚书李涛之玄孙,家世对李昭玘的性格、文学修养具有影响深刻;而后就生年、籍贯问题进行考辨,李昭玘大约出生在庆历七年(1047)到皇祐五年(1053)之间,其当为济州巨野人而非济南人或任城人;最后是其主要的为官经历以及相应的诗文作品;交游部分主要梳理其与孙觉、苏轼、晁端礼及晁补之等人的交游情况,重点展现他们在人格、思想等方面对李昭玘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介绍《乐静集》的成书、著录和版本等情况。《乐静集》或由其侄李邴所编,成书时间不晚于绍兴十一年(1141);自《遂初堂书目》开始,各代主要书目均有记载,流传平稳,现存四种版本差异不大。第三章研究李昭玘诗文的主要思想内容。李昭玘以儒家思想为主,“仁”的思想明显,无论是阐发政治观点,还是对人格修养的追求,形成文字,构成了李昭玘诗文主要的思想内容,充满思辨性。第四章主要探讨李昭玘的文学观及其诗文特点。李昭玘认为作诗为文当言之有物、遇事感激而发;诗用以写私事、发私情,文则一体多用。李昭玘诗以律诗为主,涉及羁旅遣怀、日常生活、唱和等内容,善用典故,不乏佳句,诗风清旷;文则包括表、书、启状、序跋、青词疏文等多种文体,工于四六,议论博古切今、琢削稳密,叙事抒情夹叙夹议,充满理趣。
其他文献
Ekphrasis(本文取“艺格敷词”为其中文翻译)这个来自古希腊的修辞学术语,在其从最初作为修辞术而问世、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殊文类、再到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术语的过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第三代”诗人开始以群体的姿态出现在诗坛上,成为了诗坛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在“朦胧诗”代表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中已见端倪的女性主义
自1843年上海开埠,受到欧风美雨的吹打,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在20世纪20、30年代进入都市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上海以远东地区著名的工业、贸易和金融中心身份崛起于
生态扶贫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模式之一,具有特殊的内涵与具体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扶贫思想是开展好生态扶贫工作的重要
电影剧本《熄灭星光》是一部风格清新温和的青春轻喜剧,剧本聚焦年青人的生活状态,以音乐为主题,讲述了两位主人公通过音乐相互影响,在他们的交流接触中发生了许多充满笑料的
这篇论文的主题如题目所示,即对中国网络侦探小说进行初步探讨。论文的出发点有两个:首先,在大量阅读网络小说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中国网络侦探小说与中国传统侦探小说、外
本文主要从立意、灵感来源、故事产生的激励事件、人物设置和叙述方式等方面展开,讲述编写《霓虹小镇》剧本时的思考过程和构思细节。知青那个年代的人们总是伴随着苦难的岁
《石倉唐詩選》是曹學佺編纂的《石倉十二代詩選》中的唐詩選部分,過去少有人研究它,可以借鑒的材料相對缺乏。所以本文從文本出發,結合曹學佺同時代人所選唐詩,總結出其自身
黄淳耀,嘉定文人,有诗文集《陶庵集》二十二卷。他处于明末清初之际,特殊的历史境遇、时代风尚造就了一个复杂、丰满立体、具有典型代表的文人形象:他徘徊于求仕与归隐的二难
本文探讨唐传奇的教化色彩。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其中包括“诗言志”的儒家文学观。儒家文学观强调文学的现实功用,自提出以来,经历代封建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