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暗恐”出发的自我找寻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bow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第三代”诗人开始以群体的姿态出现在诗坛上,成为了诗坛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在“朦胧诗”代表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中已见端倪的女性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一股潮流,为“第三代”诗人中的女性诗人所青睐,女性诗歌作为一个名词已不可被忽视(虽然其定义一直模糊不清)。这之中,比较著名的诗人有翟永明、唐亚平、海男、伊蕾等。由于受到西方“自白派”的影响,她们常常毫不保留地倾诉内心世界的幽密与冲动,以鲜明的立场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女性的主体意识,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第三代”群体中,有一位女诗人却未获得应有的注意,那就是陆忆敏。大量的研究都将其与上述女诗人一道,从张扬女性主体意识的角度去考察、研究,但却忽视了一点,即陆忆敏的写作具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节制,这与其他女诗人是截然相反的。与此相关,她的诗歌写作对象,更是对物质、现象的本质的反映。由此可见,陆忆敏的写作,几乎都是“向内”的,即她始终框定“自我”的界限,以一种节制的抒情节奏,把笔触转向了对自我的探究分析和重构。因此,本文试图借助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在对诗人的诗歌文本、生平以及写作背景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陆忆敏的诗歌展开专题研究,探讨其诗歌中对自我探究的努力。本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将陆忆敏与其他女性诗人进行比较,阐明其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并以诗人的成名作《美国妇女杂志》为例,分析诗人的写作特点,及其诗歌中对于自我的找寻,并引出下文。第二章是陆忆敏研究的综述。这一章将对学界关于陆忆敏的研究进行梳理,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出陆忆敏诗歌中的六方面特点:都市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写作背景、随处可见的死亡主题、古典与节制的语言风格、日常性的意象、宽怀的品格、自我的分裂和对自我的找寻。第三章是对诗人生平的研究。通过对诗人生平的考察分析,总结出影响诗人诗歌写作的三个重要因素:上海海派文化和西方文明影响、疾病和独处的经验。第四章结合诗歌文本,分析、阐述这三种因素的影响在陆忆敏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表现,进而探讨陆忆敏诗歌特点的成因。第五章为论文的重点部分。通过援引弗洛伊德的《论暗恐》一文,阐述心理学意义上的“暗恐”理论及其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对陆忆敏诗中的“暗恐”因素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第六章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论证陆忆敏描写“暗恐”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复现“受压抑的自我”,实现对自我的探究。这一部分通过“梦境的描写”、“对过去的回溯”以及“自我相容的努力”等几个方面,结合陆忆敏前后时期写作的比对,分析总结诗人自我找寻的心理历程,在这层基础上,肯定了陆忆敏诗歌创作的独特精神价值与意义。
其他文献
汉字的性质是近年来汉字问题讨论的热点,观点林林总总,不下20个。造成汉字性质难以定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各家判定汉字性质的标准不同。以文字记录语言的哪一单位作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也在不断的深入,人们的健身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以健身娱乐为目的、以参与人群为主体的广场健身舞逐渐增多,广场健身舞是一项普及性很
<正>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少儿损伤性疾病[1]。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短暂的以急性髋关节疼痛、肿胀、跛行为主要特征的病证。临床病名
目的:观察深刺颈夹脊穴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深刺颈夹脊穴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86例,并与常规针刺疗法的38例对照,10d为1个疗程,
磁性纳米材料以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特异性在生物医学以及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医学高速发展,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功能性生物材料已经
本文研究了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工艺,并对不同条件下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主要表现在抑制脂质氧化降解、清除自由基、螯合过渡金属和还原能力等几方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测定天然产物抗氧化性的常用方法。
龙榆生先生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要探寻清初词风嬗变的脉络,重点应放在对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的考查上。宋徵舆词在云间词派
境界高远的语文课堂超越功利,回归文化,体现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文化品质。教师文化敏感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由自身、学生以及教学资源构成的多元文化生态,保持一种适度觉
Ekphrasis(本文取“艺格敷词”为其中文翻译)这个来自古希腊的修辞学术语,在其从最初作为修辞术而问世、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殊文类、再到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术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