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在气管拔管前应用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对拔管时气道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气管插管前单次应用右美托咪啶是否可以使拔管期平稳。方法:60例全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3组,气管插管前均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3组患者在预计手术结束前5分钟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丙泊酚0.5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记录麻醉前,给药(右美/丙泊酚/生理盐水)前,给药后3分钟及5分钟时,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3,5,10,15分钟时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拔管质量评估采用5分制,术后镇静质量评估采用6分制。记录出现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的患者,记录从停止全麻药物至全麻苏醒的时间。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ASA分级,手术时间,血氧饱和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拔管时HR都显著增加,丙泊酚组增加幅度最小(74.55±7.76),其次为右美组(76 ± 7.59),对照组(89.45±6.07)。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在拔管时都显著增加,右美组增加幅度最低,MAP在右美组,丙泊酚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为(99.05±10.52),(104.45±7.52),(114.65±7.45)。右美组拔管质量最高,拔管质量2分的患者,右美组为85%,丙泊酚组为70%,生理盐水组为45%。3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三组患者在拔管时及拔管后5分钟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的全麻苏醒时间有统计学意义,右美组最长(29.2±3.09),丙泊酚组(27.75±2.43),生理盐水组(23.15±2.41)。结论:在气管拔管时,右美托咪啶可以提供除心率外的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环境,丙泊酚对于稳定气管拔管时的心率更有优势。右美托咪啶可以提供更好的拔管质量,丙泊酚提供更快的苏醒时间。同时,本研究得出插管前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啶不足以维持拔管时循环稳定和气道的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