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红细胞总数及分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n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澳大利亚的学者Robin Warren和Barry Marshall首次发现并提出[1]。此后,对H.pylori的大量研究改变了许多既往对多种胃肠道疾病基础理论的认识,特别是消化道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随着对H.pylor感染流行病学、感染机制、遗传病学和相关疾病关系等研究的深入,全球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消化病学等领域的专家对H.Pylor的致病性已达成共识,但少有研究分析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与Rpylor感染的关系。本文通过检测体检人群Rpylor感染情况和外周静脉血的白细胞总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单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ONO)、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 cell,EO)、嗜碱性细胞(Basophils cell,BASO)水平,拟探讨H.pylor感染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之间的关系,及H.pylori参与炎症发生、发展过程可能的途径。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H.pylori感染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之间的关系,以期探讨H.pylori参与炎症的途经。  方法:  对7665例研究对象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测试(13C Urea breath test,13C-UBT);根据测试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13C阳性组(n=2737)和13C阴性组(n=4928),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运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组间差异、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与13C阳性的非线性关系,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3C阳性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与13C阴性组相比,13C阳性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升髙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4≤13C尿素呼气试验超过基准δ值(Delta over baseline,DOB值)<20时最髙。年龄对13C阳性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在40?50岁达到髙峰,男性在60岁左右达到髙峰,但2组间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也是13C阳性的危险因素(OR=1.012,95%CI=1.008?1.017)。  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升髙相关,不排除H.pylori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来参与炎症反应。另外,H.pylori感染与性别无关,与年龄之间呈抛物线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纯度纳米雄黄的制备方法,以制备高纯度,高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的纯化纳米雄黄颗粒,并初步研究其对HepG2细胞诱导凋亡作用。方法:(1)高纯度纳米雄黄制备方法:1)天然雄黄经去离子水和不同浓度的HCl.NaOH纯化处理后得到纯化雄黄;2)天然雄黄、纯化雄黄经高能球磨法制备得到天然纳米雄黄、纯化纳米雄黄;3)天然纳米雄黄、纯化纳米雄黄经2.0M HCl纯化得天然纳米雄黄(纯化组)、纯化纳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教学教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更加注重对于小学生扩散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全新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摒弃过大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在娱乐中学习和掌握学习知识,最终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找规律”的特点入手,重点介绍和分析其相关内容。  关键词: 苏教版 小学数学教材 找规律  引言  所谓的找规律,其实就是对等同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