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阮攸(1765~1820),越南大诗人,字素如,号清轩。嘉隆十二年(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作为越南阮朝贡使出使中国,撰有汉文诗集《北行杂录》。阮攸根据所得中国明末清初青心才人小说《金云翘传》,改编为越南喃字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金云翘传》亦名《断肠新声》,在越南人们通常称之为《翘传》。越南文学界视阮攸为越南的屈原、普希金。时代造就了天才文学家阮攸。阮攸生活的年代是越南历史上发生许多变动的时间段,这是个动荡时代,特别是阮攸生平的头三十年。无论在越南还是在国外,一提到诗人阮攸,无不联想到他的杰作喃文《金云翘传》。当然,《金云翘传》是越南文学的灵魂,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然而,如果只认识阮攸的《金云翘传》是还不够全面的。正如一位越南学者梅国连的说法,“《金云翘传》是‘错手’而成杰作。汉字诗才是阮攸的创作,应视为阮攸的正式发言人”。越南学者梅国连曾说道:“阮攸汉字诗是卓绝的文学艺术,在意义上隐藏着无穷的潜能,它不仅新鲜、独特于越南一千年的汉字诗里,也独特于中国的汉字诗。”圆所以,阮攸的汉字诗是不可忽略的。之前也有些学者曾经对阮攸的汉字诗发表过论文,然而对阮攸出使中国时所作的诗集《北行杂录》却还没有作过详细的考察与分析。应酬唱和诗一直以来都是使臣们出使到他国的“见面礼”,然而阮攸《北行杂录》里却没有一首是应酬唱和诗,《北行杂录》雅人深致、思想深刻,与一般越南贡使北行诗应酬之作、歌功颂德(如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二百所录),亦大不相同。本论文旨在对《北行杂录》的历史内容、思想内容、和艺术造诣作出全面深入的研究。《北行杂录》(132首)是阮攸出使中国时所作,阮攸出使中国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在此期间作诗的数量,却比作者在之前的二十几年所作的汉字诗还要多,这些诗分别收集在《青轩诗集》(78首),《南中杂吟》(40首);阮攸《北行杂录》内容非常丰富,思想非常有意义,北上的路开阔了诗人视野,胸襟也开阔了。阮攸将北行沿途对中国历史文化遗迹的瞻仰、流连,对当时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厚同情,和对满清政权的深刻批判,写进了诗集《北行杂录》。古人是今人的榜样。阮攸出使中国时间不长,但《北行杂录》却实已证明了阮攸对中国文化的深邃见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人生种种悲苦的同情的伟大心灵,超越了一个国家的窄小范围。正如越南学者梅国连所说:“《北行》是阮攸创作的泰山”。所以,《北行杂录》是值得我们去研究,考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