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加入WTO为各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客观上对各行业进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改革提出了要求,而作为“经济核心”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业)市场化的改革更是刻不容缓。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的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领域的挑战,我国需要真正建立起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金融机构,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金融宏观调控和切实加强金融监管。本文主要从银行“三性”原则、财务和风险管理等微观层面来对银行经营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力求发现一些基本性结论,以适应国内商业银行改革和管理的需要。 本文大致的框架是,首先阐述国内外财务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衡量商业银行“三性”原则的财务指标、反映经营风险程度的指数模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相关理论和管理方法等。其次,以“三性”原则为序,运用财务指标,指数模型分析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通过比较找出相应的差距和根源。本文针对把信贷、利率、流动性等主要风险单独进行分析所存在的不完善性,以及操作中多数评定风险模型存在数据收集困难的问题,引入一个能综合反映信贷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的风险指数模型。由于该模型仅需要诸如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等一些银行会计部自身便可获取的财务指标,且该风险指数数据具有同业可比性,能够反映出银行财务风险状况,因此,运用该模型进行风险程度的判定在银行中运用具有优势,对于银行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最后,针对实证分析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财务质量,改善经营业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在第三部分的实证中,通过对搜集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研究后,发现的问题主要有:(1)流动性指标的分析反映出:①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保持着较高的流动性资产,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利用效率并不高,实际现金流低于账面指标值,原因主要在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存在大量借新还旧,借款还息的现象;②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具有过高的存贷款比率和较低的存贷款增长率和拆出(入)资金比率,这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的很大一部分资产被长期贷款所占用,其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绩效不佳,缺乏更多扩大贷款和投资业务的动力直接导致非盈利性资产留置过多;③在所测试的指标数据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指标值相对要好,这主要得益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注重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结果以及积极进行业务品种的拓展;④因前些年信贷风险控制不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面对不良贷款增多和经营风险积聚的状况下开始强调信贷风险责任,受对风险责任担忧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了惜贷状况,由此产生现备付金比率过高的现象。(2)对我国商业银行RI和Pr指标测算后明显发现:①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经营风险偏高,虽有历史风险遗留的包袱和承担着对国有企业贷款的责任等一些客观因素,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银行主观方面,比如,尽管担心出现业务经营风险加剧的情况,但对客户资信的调查大多还停留在层层审批的形式上,对控制风险源头缺乏必要的实质性措施;②相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生存的忧患意识更强,更重视对资产与负债的搭配和经营风险的控制,其总体经营风险更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效果更好。(3)通过五个传统盈利指标的结合分析看:①我国商业银行的账面盈利状况不容乐观,盈利角度体现出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弱于发达国家银行同业,面对外资行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形势十分严峻:②盈利指标均反映出在运作盈利资产方面,在利用自有资产获利方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能力弱于大部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其中存在一些客观因素,比如企业为逃避债务的恶性破产使得为企业贷款的国有行遭受亏损,而破产资金和重组企业却为新的银行创造了客户和发展机遇:③财务质量低使得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仅在争夺利差收入的传统业务上失去优势,而且在推广业务品种、拓展新客户上存在劣势,拥有巨额资产量的国有商行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短期内产权制度难以根本改观的情况下,对其微观经营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④几家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盈利状况和整体运作一般均好于非上市商业银行,体现出股份制组织构架的建立有利于改善管理、推进业务创新和提升服务意识,上市后信息披露等市场约束条件的存在又有利于健全银行的财务监控制度以强调实质性的风险防范。(4)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EVA值不高,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所负担的资金成本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表现出的EVA值较低。 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如:我国商业银行可借鉴并在适应的条件下加以运用和落实国外同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改善财务状况: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严格落实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兼顾流动性、安全性的同时,增强扩大贷款和投资的动力并加大业务创新的力度,为未来的发展争取资源;要积极营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