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环境与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国家治理政策的价值导向正朝着强调公共服务、强调多元参与的方向转变,与此相适应,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逐渐为政策设计者和学者们所重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13次提到了“社会组织”,并强调:“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充分肯定了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作为我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类社会组织是支撑我国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益类社会组织的发展不仅受到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还受到特定制度环境的制约。健全和完善公益类社会组织所处的制度环境,是促进公益类社会组织健康繁荣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和个案访谈法收集研究资料。选取长沙市Y区7家公益类社会组织进行实地调查,并与组织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深入探讨了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和运行的内在机制,从制度环境的视角研究分析了当前影响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层次制度性因素,最后为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一套关于推进公益类社会组织健康繁荣发展的制度选择方案。研究发现,当前影响我国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主要是人才制度和组织培育制度。人才制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制度,包括职业资格和职业声望;二是激励制度,包括薪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晋升制度。而组织培育制度的不足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孵化制度;二是人事管理制度。要实现公益类社会组织健康繁荣发展,就必须优化其所处的制度环境,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和制度规范。从宏观层面来看,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一是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公益类社会组织的立法层次;二是加强思想认识,明确公益类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三是培育公民意识,提升公益类社会组织的职业声望。从中观层面来看,要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健全评估制度;二是要发挥社会监督;三是要完善财税制度。从微观层面来看,要加强能力培育建设:一是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二是要完善孵化机制;三是要重视市场培育。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即使是像“钉子户”的调皮学生也不例外.教学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需早早地发现那些学生独特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
传统城镇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二元结构下的城市经济发展,但其结构失衡问题也造成了包括农民工两栖困境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新型城镇化提出了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原则,无疑是对传统
本文以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为理论支撑,运用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厦门市湖里中学初中学生为对象,从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
学位
在全球性现代化背景下重新定位和审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相遇”已迫在眉睫。由于历史上中西交往在社会政治层面的复杂关系,使不少中国人对基督教一直抱有抵触心理,在
本文对温州高教园区中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温州高教园区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并结合了大学生的特殊社会地位(处于学校与社会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中村”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出现,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开始面临“城中村”的难题,诸多新类型的城中村逐步形成。然而,当前的
婚姻是个体一生中最重要的节点,婚礼是婚姻在生活中的仪式表现,婚礼不仅体现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更能从微观上呈现价值观念和文化意涵。而婚宴作为婚礼中最重要的仪式过程,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