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鱼鳔膜的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酶的固定化方法很多,主要有吸附法、包埋法、共价键合法和交联法等;用于固定化酶的载体材料也很多,如凝胶、无机材料、有机聚合物以及生物材料等。本文初步探究了酶的固定化载体材料的选择及酶的固定化方法,通过对一系列生物载体材料的比较,首次采用天然生物材料鱼鳔作为酶的固定化载体。鱼鳔的生物结构为葡萄糖氧化酶提供了很好的微生物环境,非常有利于酶的固定化。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共价交联的方法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鱼鳔膜上,然后将此酶膜附着在具有荧光猝灭效应的氧敏感光极膜上,置于自制的流通池内,制成检测葡萄糖的光学酶生物传感器。氧敏感膜是由被硅胶吸附的[Ru(dpp)3][(4-Clph)4B]2的凝胶颗粒组成,该聚合物在470nm激发波长下,可得到波长为605nm的发射峰,并且在与氧分子作用下,Ru(Ⅱ)的聚合物发生荧光猝灭效应。反应中,固定在鱼鳔膜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与氧分子作用,则在膜上产生消耗氧的动力学平衡,随着溶解氧的消耗,会产生荧光强度的增大,而荧光强度的改变是与葡萄糖浓度相关的,根据此原理可以对葡萄糖进行定量分析。 利用该传感器测定葡萄糖溶液,测得葡萄糖浓度线性范围,20℃时为0.100—0.800 mmol L-1;30℃时为0.010—0.400 mmol L-1。详细研究了pH值、缓冲液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此传感器的影响,此外,测定了该传感器的重现性和选择性,重复实验的RSD值为2.1%,并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在4℃下,此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为10个月,并成功地利用此传感器进行人体血糖、尿糖
其他文献
吲哚类化合物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很多临床有意义的药物都含有吲哚基团。而非甾体抗炎药则具有解热止痛、抗风湿、治疗关节炎和其它普通疾病的功效。但现在常用
NAD(P)H辅酶是最重要的氧化还原辅酶之一,其在生物体内主要起着转移 负氢离子(H)和电子(e)的作用。由于该辅酶在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因
本文所研究的新型重组双功能水蛭素,由6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量约为7kD。样品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融合在野生水蛭素的合理部位,经过表
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简称PAHs)是一类在环境空中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泛、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碳氢有机化合物,其中苯并[a]芘(BaP)是多环芳烃中一种致癌活性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铀作为新能源核能的一种重要原料,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战略能源。然而陆地铀矿资源有限且面临着过度开采。而海水中铀总量达到
本论文根据Schuling非线性光学理论,通过共聚、引入柔性取代基、改变间隔基长度和偶氮苯环上的取代基的方法,将具有较大二阶极化率的刚性的偶氮苯非线性生色团引入到具有较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