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成为热门研究课题。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非常符合其个性特点和成长需要,但传统的社团建设思路把社团作为单纯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严重限制了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同时,社团建设机制缺少长期性与深度,管理者或对社团控制过多,使社团成为了单纯的教育工具,丧失了主动性;或对社团放手不管,视之为学生自娱自乐的玩具,缺少扶持,导致社团生存能力极差,水平难以提高。欧美国家虽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在类似的公民教育、社会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中,社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团既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又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社团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主流。我国高校的部分社团也具备了类似的特点,充分证明只要对社团进行合理定位和科学的建设,社团完全有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本文从社团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对以社团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从社团的类型和特点出发,在四个方面对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分析,并对制约因素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重点从社团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国外大学社团建设的经验,期望提出符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和实际情况的社团建设模式。第一章给出了大学生社团的定义和社团建设的内容,对社团进行了分类,并对我国高校社团和欧美国家大学社团的特点进行了对比;第二章根据笔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的理解,结合社团的特点分析了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三章分别从社团建设的环境因素和社团自身缺陷分析了制约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第四章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社团建设为手段提出了发挥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措施,对社团的构建理念、活动组织与指导、文化建设和所需环境支持因素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立足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组建社团的思路、社团建设空间的拓展、以建设社团的思路建设校办学生团体、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重点的社团建设新思路等观点,最后以美国大学社团为例介绍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社团建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