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自然病程中常出现急性加重导致病情进展恶化,感染是主要原因。目前对气道细菌负荷学说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桉柠蒎与COPD模型大鼠肺功能及气道细菌负荷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指导COPD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SPF级)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只。除对照组外,将其他三组连续熏烟12周制成COPD模型大鼠,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熏烟同时及熏烟9周后经灌胃针口腔注入桉柠蒎(合300mg/kg)。12周制模结束后,将各组大鼠随机取出6只通过小动物肺功能议AniRes1030检测PEF、FEF50%、FEV0.3、FEV0.3/FVC、FRC等肺功能指标。评价制模成功后,将四组大鼠统一气管滴入流感嗜血杆菌混悬液接种,并于接种后3h、6h、12h和24h分批取其肺胞灌洗液和全肺组织匀浆,倍比稀释后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上培养,计数细菌菌落。
结果:
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示模型组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肺泡壁破裂肺泡融合,肺泡腔增大,肺功能检测FEV0.3/FVC<70%,且功能残气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功能学上达到气流阻塞的程度,造模成功。预防组和治疗组FRC明显低于模型组,预防组改善更为显著。其余指标PEF、FEF50%、FEV0.3、FEV0.3/FVC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模型组的BALF和肺组织匀浆的菌落计数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的BALF和肺组织匀浆的菌落计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且预防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各组菌落计数均于种菌后第6h达到高峰,之后下降。种菌后第3h、12h、24h的肺匀浆菌落计数与FRC呈显著正相关(p<0.01);第6h的肺匀浆菌落计数与FEV0.3/FVC呈负相关(p<0.05);而FEV0.3与细菌负荷无相关性(p>0.05)。
结论:
被动熏烟12周复制出COPD大鼠模型。应用桉柠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COPD大鼠肺泡死腔量,改善过度肺泡充气,但短期内应用不能延缓肺功能的下降趋势或改善肺功能。桉柠蒎可以降低COPD大鼠气道的细菌负荷,预防给药效果更优。气道细菌负荷受肺功能的影响,肺功能(尤其是FRC与FEV0.3/FVC)越差,MCC功能损伤越大,细菌负荷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