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段满意而又稳定的亲密关系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相对于没有亲密关系的个体来说,拥有亲密关系的人更不容易患病,而且会更长寿,其生活满意度也比较高。自尊作为个体人格特征中最有代表性的变量,其水平的高低会显著的影响个体的亲密关系满意度。同时,拒绝敏感性作为个体的认知因素也会影响一个人亲密关系的建立及其保持。 因此,本研究试图从个体的自尊、拒绝敏感性这个两个变量入手,探讨这两个变量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并探究拒绝敏感性在自尊和亲密关系之间起到了何种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589名有恋爱关系的大学生为被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得出研究结果如下: (1)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学生的拒绝敏感性水平相对来说较低;大学生情侣间的亲密关系满意度相对来说较高。 (2)女大学生的自尊要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的自尊;在亲密关系满意度方面则正好相反,男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3)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自尊要显著高于来自非城镇的大学生。 (4)专科生的自尊、亲密关系满意水平度要显著低于本科生和研究生;而拒绝敏感性水平要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 (5)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满意度水平要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 (6)自尊、拒绝敏感性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三者之间两两相关。 (7)自尊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亲密关系满意度,拒绝敏感性可以直接负向预测亲密关系满意度。自尊和拒绝敏感性可以联合预测亲密关系满意度。 (8)拒绝敏感性在自尊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