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我国快速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依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理论基础,以湖南省城市化最为剧烈、城乡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长株潭23个县市区为研究区,结合农村统计年鉴与实地调查数据,借助Arcgis、Yaahp、SPSS等软件,运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分析法、重心迁移模型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全面系统的研究了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的动态变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空心化的调控策略与治理路径,期望在理论上为空心化的治理探寻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发现长株潭地区农村的土地、人口、经济和综合空心化程度在近20年间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土地空心化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为5.34%,经济空心化增长幅度最大,平均每年增长0.25,人口和综合空心化变化趋势相对平缓,人口空心化平均每年增长0.11,年均增长率为2.32%,综合空心化平均每年增长0.14,年均增长率为2.91%。(2)1997—2016年长株潭地区的空心化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土地空心化呈现由南部向北部,由外围向中心逐渐加重的趋势;人口空心化呈现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加重的趋势;经济空心化高值区呈现向中北部发展、中值区向东北和西南部发展的特征;综合空心化地域分异特征与土地、人口、经济空心化大致吻合,主要呈现向中北部及西南部加重的特征。1997-2016年间土地空心化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了1.7km,人口空心化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了2.27km,经济空心化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4.93km,综合空心化向北偏西方向移动了2.05km。(3)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地层面是以人均居民点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人口层面是以农村人口数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层面主要是以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区域经济结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居民点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空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结构和农村人口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空心化程度的加剧。(4)结合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的演变过程、地域分异特征,从土地、人口和经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土地方面提出清理闲置宅基地、完善宅基地流转制度、加强村庄规划、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严格保护耕地等措施;人口方面提出发展农村经济、吸引人口回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经济层面提出提高农业收入、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统筹城乡规划、加大对农村投资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