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探地雷达宽带定向天线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1-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地雷达是地表地球物理科学中一种重要的探测工具。其中,能够满足特定应用环境需求的探地雷达又称为特殊探地雷达,如钻孔雷达、机载探地雷达、前视探地雷达、水下探地雷达等。特殊探地雷达可以极大地弥补常规地面探地雷达勘探技术的不足,因此极具应用前景。天线作为探地雷达系统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辐射或接收指定频段的电磁波,完成电磁能量在自由空间和雷达系统间的相互转换,其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探地雷达系统整机性能的优劣。常见的探地雷达系统天线主要有喇叭天线、偶极子天线、碟形天线、Vivaldi天线等。由于特殊探地雷达往往受到特定工作环境的约束,导致其天线系统的设计会受到环境及雷达本身的影响和限制,因此传统探地雷达天线已很难满足其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特殊探地雷达对其天线系统工作带宽以及辐射定向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特殊探地雷达宽带定向天线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针对钻孔雷达、机载探地雷达以及前视探地雷达等特殊探地雷达系统对其天线在工作带宽、定向性、时域辐射性能以及结构尺寸等方面的需求,着重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钻孔雷达定向天线的研究。针对定向钻孔雷达系统对接收天线工作带宽及定向性的需求,利用介质埋藏和反射板天线技术,设计了两款针对钻孔雷达系统的宽带定向接收天线。该研究首先从简单的偶极子钻孔雷达天线模型出发,介绍了钻孔雷达天线的基本原理;其次,结合钻孔雷达系统的需求,设计了两款带有金属反射板的钻孔雷达定向天线:钻孔雷达定向偶极子天线和钻孔雷达Vivaldi天线。然后,根据实际钻孔雷达样机脉冲源的工作频率,加工了所设计的钻孔雷达定向偶极子天线,并测试了该天线的时域工作性能。结果显示所加工的钻孔雷达定向偶极子天线具备良好的宽带特性和时域定向性,在钻孔环境中其工作频带为190~350MHz,中心工作频率270MHz,相对带宽55%;工作频带内天线幅度响应平坦,远场时域波形拖尾幅度小于10%,拖尾时间小于一个脉冲宽度,并且归一化能量方向图前后比大于10d B。最后,我们将所设计的三个定向偶极子天线装入钻孔雷达系统样机,并进行了井下探测实验。探测结果显示所组装的钻孔雷达样机能够有效探测井周裂缝,并提供裂缝的距离、深度、方位和倾角等信息,从而实现了井周目标的三维定位。2.无人机载探地雷达天线及合作型目标物的研究。针对无人机载探地雷达系统对宽带定向天线的需求,利用指数渐变的开口槽以及侧边缘开槽技术,设计了一款适合无人机搭载的宽带定向Vivaldi天线。该研究首先从机载探地雷达理论模型出发,分析了飞行高度与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无人机载探地雷达天线需要有良好的增益、定向性及工作带宽。然后设计、加工并测试了一款可应用于无人机载探地雷达的宽带Vivaldi天线。采用指数渐变的开口槽以及侧边缘开槽技术,天线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拓展了低频工作带宽,并提高了天线的定向性能。微波暗室测试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宽带Vivaldi天线在300MHz~2GHz超宽带频率范围内都有着良好的时域辐射性能和定向性,且天线具有紧凑的结构尺寸(600 mm×450 mm×1.5 mm),以及较轻的重量(670g),因而十分适合旋翼无人机等飞行平台搭载。此外,针对无人机载探地雷达环境干扰抑制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基于延迟线传感器的合作型目标物抑制环境杂波干扰的探测方法,并且设计了一款可用于目标物定位及环境温度监控的无源合作型目标物。所设计的合作型目标物具备微秒级的信号延迟能力,因此其雷达反射特征信号可以轻易地从纳秒级的环境干扰信号中分离出来。该方法能有效地抑制环境杂波对目标探测的影响,实现对目标物的高精度定位。并且该合作型目标物具有对环境温度极度敏感的特性,利用该特性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探地雷达和合作型目标物的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系统,实验结果显示该温度监测系统能够得到与实际情况相同的混凝土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3.基于超薄吸波材料的前视探地雷达定向天线研究。针对前视探地雷达系统对天线定向性以及背向信号屏蔽能力的需求,利用超薄吸波材料设计了一款具有背向信号屏蔽能力且结构紧凑的宽带定向天线。该研究首先利用传输线等效电路理论分析了基于FSS结构层与磁性材料的超薄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并提出了一种超薄吸波材料的设计方法。其次,根据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款基于V字形FSS结构层的超薄吸波材料,该吸波材料可在50~400MHz频带范围内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高效吸收,且材料厚度小于十分之一波长。然后,将所设计的超薄吸波材料与宽带平板偶极子天线相结合,设计了一款针对前视探地雷达系统的定向天线。天线在130~275MHz宽带范围内有着良好的时域工作性能,相对工作带宽71.6%,前后比大于10d B,辐射波形干净、拖尾小。此外,由于基于超薄吸波材料的吸波腔体与天线的距离不受四分之一波长的限制,因此天线有着非常紧凑的结构尺寸。最后,分别在微波暗室和室外场景下对所设计的定向天线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有着良好的工作带宽、定向性、背向屏蔽能力以及时域辐射性能,因此非常适合工作于前视探地雷达系统中。
其他文献
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也已经扩展到金融、医疗、政府、文化、艺术、物联网、软件工程等领域,因而区块链也常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但是,区块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共识算法机制、系统性能与运行效率、存储方法、匿名与可信的矛盾以及监管问题等,安全威胁也始终相随相伴。目前针对区块链系统、合约和应用的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造成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通讯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包含众多传感元件的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入口与应用终端,并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云端交互实现众多功能,这将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感知带来巨大的改变。可穿戴柔性触觉传感器通过测量人体生理参数、感知周边环境指标,能够及时且低成本地提供人体健康状况的相关重要信息,对人类医疗保健、运动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随着可穿戴设备逐渐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柔性电子器件特别是柔
数据访问控制技术是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用于实现只有授权用户才有权访问共享数据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对称加密和传统公钥加密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访问控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数据的授权访问,然而由于其缺乏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无法实现一对多细粒度访问控制,使其无法真正广泛应用于各种现实场景中。随着对访问控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的一对多访问控制机制,如身份基广播加密的访问控制机制和属性基加密的访问控制机制,相继被
随着无线感知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低功耗物联网被广泛地部署以采集或监测环境数据。多样的应用场景和不断增加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对低功耗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性能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物联网终端设备被部署到环境中,爆炸式增长的终端设备与有限的无线资源之间冲突越来越明显,并成为影响低功耗物联网性能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如何通过高效的资源分配机制,支持大量终端设备的可靠数据传输是低功耗物联网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问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客户端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随着各行业数字化建设的深入,来自于各领域的大规模数据已难以进行直观分析和观察。层次聚类算法作为大数据分析挖掘中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能将数据组织成多层次、多分辨率的结构形态,有助于人们挖掘数据中的潜在知识。但传统层次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高,可扩展性
点云曲面重建是利用三维散点的几何信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描述和绘制空间曲面,其被应用于产品设计、文物保护、油气勘探等诸多领域。地下地层曲面重建根据地震勘探获得的地层散点信息,构建层位、断层等地下地层曲面,是建立地下层序模型、油藏模型的基础和支撑。地下地层曲面重建涉及大量信息处理技术,地质规律和区域地质知识,是信息处理领域和油气勘探领域共同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用于地下地层曲面重建的点云数据具有稀疏性、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社交网络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层面体现出重要价值和作用,面向社交网络实体的认知算法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现有研究成果在网络服务、线上营销和公共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尚未攻克,因此本文研究工作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围绕社交网络实体认知,本文聚焦于四个具体关键研究点,包括:(1)话题流行时间预测;(2)用户意见预测;(3)基于影响关系的关键用户发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提升往往需要新技术的导入,能够直接提升系统信道容量的技术有多入多出技术,宽带高阶信号调制技术以及多带发射机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在带来更高信道容量的同时也会为线性化系统带来新挑战。多入多出系统需要集成大量的射频链路和天线,进一步提高天线的集成数量往往需要采用混合波束成形结构。混合波束成形结构中一条射频链路要驱动多个功放,使得数字预失真系统需要同时补偿多个功放的非线性失真,而功放之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网络技术。从广义上说,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和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得益于虚拟化功能,云数据中心正加速成为一种新的IT资源供应方式。云环境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对任务调度策略提出了要求,既要保证服务质量,也要实现云数据中心的低能耗。关于节能与负载均衡的任务调度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是NP完全问题,鉴于其NP复杂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本文重点关注并研究了云数据中心的任务完成时间调度问题,
社交网络作为一种互联网平台连接了海量的用户,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服务,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用户使用社交网络产生的数据因为和个人生活关系密切,往往包含敏感信息。令人不安的是存在不可信的社交网络服务商,他们会将这些用户的敏感数据售卖给第三方以换取收益。更糟糕的是即使服务商在发布数据之前对数据做了添加噪声等扰动处理,攻击者依然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发布的社交网络数据发动隐私攻击。因此对社交网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