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念逐渐走入中小学课堂。这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革新,也是重视学生发展的有力体现。本文所研究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所谓“支架”即是建筑领域的“脚手架”,延伸到教育领域中,是指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支架,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支架不断攀升,达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支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而这种教学模式对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力,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出了初步的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缘由、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本章阐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第二章,“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主要包括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四个方面。第三章,“支架的类型与搭建原则”。其中支架主要包括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工具支架、图表支架、思维导图支架等六种类型。搭建原则主要涉及到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设计为主体、以历史情境为基础等五个原则。第四章,“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与案例分析”。其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主要包括“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环节。然后笔者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加以说明。第五章,“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准确把握最近发展区;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系统历史知识的讲授;合理分析教材内容,因课制宜;注重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