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绎曾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_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绎曾,字伯敷,号汶阳左客,是元代中后期的文论家和书法理论家,其文论著作《文说》、《文筌》(附《诗谱》《古文矜式》)及书法理论著作《翰林要诀》、《法书本象》均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现今可见的有关陈绎曾生平的记载均较为模糊,其著作流传情况也较为混乱。本文先从其生平考辨入手,重点梳理其著作流传情况并分析其文论著作中体现的文学理论观点,最后对陈绎曾文论的价值及影响进行总结。  本文第一章对陈绎曾的生平情况进行了考辨、梳理。陈绎曾的生年范围约在至元十六年(1279)~至元二十四年(1287)之间,卒年在至正十一年(1351)之后;籍贯为江浙行省处州路,随家人侨居于同省的湖州路。陈绎曾未中进士,靠举荐踏入仕途,历官翰林国史院编修、国子助教。  第二章对陈绎曾著作版本情况进行了考辨,《文筌》有四库存目本、文章欧冶本之分;《诗谱》有“二十目”本、“一目本”之分;《古文矜式》有文章欧冶本、单行本两种;《文说》主要为四库全书本;《翰林要诀》分四库本、美术丛书本两种。  第三章是对陈绎曾文论著作内容的总结和分析,着重从本体论、修养论、风格论、创作论、鉴赏论五大方面对陈绎曾的文学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进行总结概括,其中,作家修养论是较有创见之处,能给予很多启发。  最后一章总结了陈绎曾文论的价值及影响。陈绎曾的文论著作虽带有浓厚的“科举应试”习气,但不管是从论述角度还是从论述深度来关照,陈绎曾的文论观点的体系都可以称得上是系统而深入的,应被肯定、重视。
其他文献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不仅是五四时期最大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而且在新文学的创作上也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无论是在思想见解上还是
词体研究是词学研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方面,但其成就相对于词学研究的其他方面,仍显得较为薄弱。本文以唐宋词体的构成与形成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探讨了词体的文本构成要素及
2017年1月12日,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召开上海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联席会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经信委”)、市禁毒委、市公安局、市安监局、海关、工商、食药监等
期刊
(接上期)rn6.5.6 湿贴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rn1 施工高度不宜大于6m,石材厚度12mm~20mm,单块面积不宜大于0.2m2.rn2 基层表面应规整、洁净、坚固,基层表面光滑时应进行毛化处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三种作文题目形式。其中话题作文以其独有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近年来深受出题者的青睐,屡屡出现在高、中考的语文试卷中。话
长期以来,葛南直流换流站和线路在污闪季节处于400 kV以下运行,且运行时间仅50%,但换流站直流设备闪络频繁,线路污闪行波保护动作率超过0.1/(100 km*a)。这表明,国内还缺少直流外
移就,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辞格,受到了修辞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移就的研究也是见仁见智,众语喧哗。本文尝试借鉴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考察移就辞格,突
孙诺定格绵长的时间变幻照片是记录人成长的载体,承载了家人朋友的共同回忆,摄影师孙诺在家中搭建的影棚中拍摄祖孙三代的自拍合影,既自然又充满仪式感。我是一个军事迷,收集
《玉篇》为南朝顾野王所作,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收字对象的字书,也是继《说文》、《字林》之后我国语言学史上又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字书。  原本《玉篇》已散佚。现在要考察《
目的观察蚊虫孳生地治理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在试验区共青森林公园游乐区采取各种方法对白纹伊蚊孳生地进行治理;对照区内燃机研究所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实验采用诱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