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测井、试油资料和实验室分析资料为依据,开展埕海地区张东构造不同层段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分析油气水层识别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交会图法和多元判别分析法,分别建立不同层段储层的油气水层判别标准,完善并形成埕海地区张东构造的储层识别方法。张东构造沙一段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稳定,可以通过录井和自然伽玛曲线特征加以识别,其它层系的砂岩和细砂岩储层一般具有低自然伽玛和自然电位异常,孔隙度测井曲线反映出有较好的物性特征。油气层通常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但张东沙二段薄层细砂岩和粉砂岩油层可能因为自身的高束缚水具有相对较低的电阻率,而盐水泥浆侵入将可能造成剖面上油层电阻率降低。水层通常具有较低的电阻率特征,致密层电阻率很高,凝析气层在补偿中子与补偿密度之间的“挖掘效应”明显。针对研究区各层系岩性复杂的特点,利用Forward软件分层系对各井进行了岩性和物性的多矿物组分分析解释。各层段依据录井资料和岩心分析资料选择主要矿物类型,参照矿物手册确定各自的测井解释参数,由自然伽玛分布区间确定代表性泥岩点,由此统计出泥质的测井解释参数。通过反复优化计算,实现了本区各井的最优化测井解释,计算出每口井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依据试油资料和测井油水层分析,分区块分层系建立了油水层识别图版,并采用多变量(含组合变量)开展了油水层的定量判别研究,取得了较高的正确回判率,并针对在油水层定性定量识别中难以解释的油井试油段展开重点分析解释。张东开发区多井储层对比分析认为,沙一段三套碳酸盐岩储层平面上分布稳定,单层厚度小,油气层则主要分布在各断块的局部构造高位,低部位以产水为主,物性较差,测井解释储层孔隙度一般为8%~15%,录井或气测具有油气显示,通过酸压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沙二段为张东开发区主要含油目的层,砂体发育不连续、横向变化大,单个砂体在平面上对比性比较差,总体上由东到西逐层超覆,北厚南薄、东厚西薄。油气层主要分布在沙二段上以及沙二段下的张海5井与张海501井区,油水横向分布规律受构造控制。沙三段纵向上由上向下岩性由细变粗,横向上由东向西由粗变细,砂层厚度由厚变薄。沙三段物性较好的储层主要分布在区块的边缘地带,核心部位往西储层发育较少,Es33层为沙三段油气主要聚集层段。油气层主要分布在张27X1断鼻构造的高部位及张海15井和张海503井控制的局部砂体范围内。整体上张东断层下降盘储层物性条件要比上升盘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