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也因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备受各国的重视。1978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逐渐拉开,金融领域也在慢慢对外开放,由此国际资本在我国流动逐渐加快,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内物价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存在着相互影响,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大部分国家卷入其中,我国也不例外,并对我国物价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以此为背景,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首先,本文对当下国内外经济发展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内外关于国际资本流动及其与物价水平的相关文献做了梳理总结,从而提出本文研究内容。同时,文章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内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流动性过剩(EL)、外汇占款(FOFE)和外汇储备(FER)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衡量变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物价水平的衡量变量。其次,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观测流动性过剩(EL)、外汇占款(FOFE)、外汇储备(FER)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化趋势。同时,通过利用stata 14.0软件,经过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本文研究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物价水平具有较大影响,是影响物价水平的主要因素,而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不是很显著。最后,本文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拓宽资金分流渠道;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完善金融调控,建立国际资本流动监管与预警机制;平衡国际收支,改革外汇管理制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五个方面提出了利用国际资本流动稳定物价水平的对策建议,并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因此,本文不仅丰富了现有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相关研究,对我国稳定物价水平具有指导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