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酸酶的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植酸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饲料、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并且都取得了一定成果。美国、芬兰、荷兰和德国等国家已经推出了多种植酸酶制剂;国内的一些学者在植酸酶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在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选育新的产植酸酶菌株,最终获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生产菌株。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从6份土壤样品和1份酒糟样品中筛选出61株产植酸酶的菌株,挑选一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的菌株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散囊菌目(Eurotiales),发菌科(Trichocomaceae),蓝状菌属(Tarlaromyces)的黄蓝状菌(Tarlaromyces flavus),其18S rRNA基因与标准菌株相似性为100%。2.对所选取的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和酶学性质研究。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6%;胰蛋白胨0.2%;(NH4)2SO4 0.5%;KCl 0.05%;MgSO4·7H2O 0.05%;FeSO4·7H2O 0.004%;MnSO4·H2O 0.004%。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2℃;发酵培养基最适pH5.5;装液量50ml(500ml锥形瓶):接种量2%;摇床转速80r/min;培养时间8d。对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的结果为:最适反应温度55℃;最适反应pH5.5;最适反应时间10min。最终酶活达到294U/ml。